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1-11
/ 2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

廖燕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

廖燕

(四川省双流县东升一中四川双流610200)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实际,以学生创新能力为重心,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过程学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1-8437(2009)1-0047-01

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一定的思维能力为基础。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使他们具有初步的数学创新能力,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具有开拓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步骤地设计好思维情境、捕捉创新思维兴奋点,通过对思维方法的渗透,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1注重渗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中学数学中出现的数学思想有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递推思想、模型思想等。在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方法,在知识的总结归纳过程中概括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思考实际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例如,排列组合的难点是含限制条件的排列组合问题,但如果利用分类思想,按被限制元素的个数、被限制位置的特征进行分类,使每一类都成为最基本最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再结合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运用类比思维,激发创新能力

创造能力的形成既要在点点滴滴中激发学生智慧,又要满足求新欲望,又要依靠科学方法有意识、有步骤地逐步地培养,促使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迁移到对数学的热爱,进一步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被激发,学生的创新才成为一种可能,素质教育才能成为现实。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由此将概念和法则进行延伸、推广和迁移,对探索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重视数学的解题思路

初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及难题。创新性思维是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模式。它不仅能够把客观事物的本质揭露出来,而且可以产生创新性的想法和看法,并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解题过程,要让学生在对基础知识、解题方法、解题技能领会的前提下,学会提出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初中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开拓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使初中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问题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强烈的探索欲望等思维素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独立思考、大胆构思、遇到问题要提出疑问、积极争辩、开阔思维空间便捷、完善、准确地解决初中数学难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4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设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创造”的学习氛围,并使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带来的愉悦。初中数学教师要用和谐、认可、尊重的行为,去赢得学生的爱戴,为学生的创造才能和能力的充分开发做出应有的贡献,建立平等、和谐、友爱的师生情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意见。使得每名学生都具备创造潜能,也就是使每名初中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在创新中感受到它带给我们的愉快和欢乐。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畅所欲言,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研究、互相启发、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把知识和智慧的种子均匀地抛向每一名学生,这样学生会对自己、对数学老师都会充满信心和希望,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初中数学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要多点评、多表扬、少批评、认真教育,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及看法,无论学生的意见对与错,只要他们能发开拓思路,都要加以鼓舞和支持,及时表扬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正确引导有错误取向的学生。

5诱发思维发散

教师对教学中的例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解法,让学生思考,然后再进行变题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解法的多样性,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但还应对例题条件,结论进行变式、延伸,提出新的问题、诱发灵感,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善于对例题变化,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某种近似于探索的体验,去发现数学中的真理,让学生体验数学创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师要通过对例题变化,例题的解答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利用有形的和无形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6培养创新心理

实践证明,学生会对教师一句肯定的语言、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满意的手势中受到激励,从心理上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与欢乐,从而积极地对待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进步的内在要求和搞好学习的美好愿望。一个学生在遭到失败时,如果遭到的只是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讽刺挖苦,他就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心灵受到创伤,厌学情绪会加深。所以老师在对学生评价时要采取积极性的评价,哪怕是极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切忌生冷的语言态度,切忌动辄教训或不予理睬。总之,师生共建一个探求与发现的基础,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机会,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感应,进而产生稳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顾泠沅.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J].北京:数学通报,2000.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岳麓书社出版,2007.

作者简介:廖燕(1976-).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