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质量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提高《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质量方法探讨

刘燕飞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探讨

机械制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重要技术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课程的难点是学生识图、绘图技能的培养。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和信心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能推动人们去追求某种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在“绪论”课的教学中通过对该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的介绍,使学生明确“图样是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是设计、制造、使用中外重要技术资料,以及人们发展和交流科学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同时还要说明,任何机械设计和制造人员,如果缺乏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就无法从事技术工作,以最简单的车工和钳工生产实习为例,如果看不懂图,就无法生产零件。让学生们意识到,学好机械制图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可能有重要影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愉快学习是发展兴趣,树立学习信心的关键因素。愉快学习来自于师生的和谐相处、情感的愉快交流,教师要把教学的过程精心设计成“教”、“学”双方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对教学的内容要反复加工、整理,充分把握好重点和难点,运用直观、生动又富有情趣的方法组织教学和解决问题。如“物体的三视图”是重点,而“补图”或“补线”是难点。无论是在讲课、辅导、还是在答疑过程中都要努力去创造一些引人入胜的情景,设置一些对比、多解的题目,启迪学生寻求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品尝到跳起来采摘智慧之果的乐趣。再如,讲完尺寸标注之后,可设置一个尺寸改错题让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更正;组合体读图可设计一些多解题让学生思考;讲“剖视图”,“断面图”时可设置表达方案相比照等等。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求知欲,使他们感到每堂课都有所得,不仅培养了学生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的习惯,更让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的情感体验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从而使兴趣从初级水平发展到高级水平,进而提升到探求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兴趣点,并在愉快的学习中坚定学好课程的信心。

二、采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直观教学主要包括实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空间视图,变成形象、具体、易掌握的内容,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立体感受能力的有效方法。实物教学是在制图教学中学会运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运用投影规律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使投影要素在学生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印象,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多看一些简单的基本几何体的视图,如长方体、三棱柱、圆柱体、圆锥体的视图,通过对图形的认识,熟悉这些视图所对应的空间形体,实现从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换,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将复杂视图分解成简单图形,便于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在制图中,有很多形体表面有孔、键槽,同时内部还有其它各式各样的结构,初学时单凭想象绘制视图的确有一定难度,此时模型便是一个较好的手段。有了直观的模型作教具,再加以适当讲解,绘图便变得简单了许多。例如,在讲授剖面图(断面图)这一节内容时,针对学生经常容易将剖面图与剖视图混淆起来这一情况,利用模型在断开部位画上剖面线,剖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就一目了然,降低了学生在学习时的难度。而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使那些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使课堂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空间概念更快地形成。《机械制图》课的核心章节是通过“投影理论”的教学和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看图与绘图的实际应用能力。初次接触这一学科的学生,由于空间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都会感觉到很困难。例如:讲“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接受,而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画面,能将“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有机地结合并清楚地展现出来,同时,将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也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在此投影图演示的基础上,教师只需因势利导地讲解和板书本节的“学习要点”,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减小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如:《机械制图》“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章节中球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也是教材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由于球体的立体图形和模型在空间“形”与“位”的准确表达上有局限性,在“球体表面上点的可见性判别”的教学上往往有一定难度。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将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多媒体画面完整清晰地表现出来,学生通过对剖析后的画面的观察分析,对球体所特有的“轮廓线”互为“中心线”又互为“分界线”的空间方位关系有了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对“六向”方位的分辨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立体转换平面的实际体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空间与平面的实际体验转换的能力,必须从具体形象思维入手。利用橡皮泥进行模型制作实际训练,找到空间与平面相互转换的形体,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模型制作实际训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制图教学中,让学生根据三视图用橡皮泥进行基本体和各种模型的制作,并且借助模型制作进行正确补图补线,有些图线能直接按投影规律补补作,而有的图线却不那么容易直接补画其投影,还必须根据已知的不完整的视图想象出其立体形状。例如,分析压块的三视图:主视图左上方的缺角是用正垂面(P面)切出的;俯视图左端的前、后缺角分别是用两个铅垂面(Q面)切出的,左视图下方的前、后缺块,则是分别用正平面和水平面切出的。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压块的外形是一个长方体被几个特殊位置平面切割后形成的。在此基础上用橡皮泥做出模型,再补画线就容易多了。通过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在一定的阶段,橡皮泥模型制作实际操作能起到一点通的作用,这种特殊作用是实物模型或挂图等是无法实现的。

四、进行制图测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

教学中突出实践课教学,增加练习课的比例,重点训练学生提高制图的速度和质量。鼓励学生在大量的制图练习中探求和总结作图技巧,通过观察模型和书本作业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联系实际,在实际中熟练、准确、规范地表达图样,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制图测绘是实现这种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在理论课结束后,可集中安排两周时间,让学生动手坼装、测绘一个简单的装配体,如测绘台虎钳的作业安排。分析装配体的工作原理及主要零件的结构、性能,确定它们的表达方案,最后通过手绘和机绘,完成一张装配图和若干张零件图。在测绘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充分训练,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为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刘燕飞,女,1965年11月生,中学一级教师,市级机械专业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