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扩张症20例临床病理分析

/ 1

乳腺导管扩张症20例临床病理分析

唐万旭程启芳陈兰唐生菊

唐万旭程启芳陈兰唐生菊青海省大通县人民医院(青海大通0100|)〖BT)

[中图分类号]R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3)03--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一般占乳房良性疾病的4.5%-5.0%左右,本文报道20例,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讨论。

1临床资料

20例患者均系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均为非哺乳期妇女。年龄24-60岁,平均47.0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15例,皮肤及乳头凹陷5例(25%),肿块表面破溃3例(15%),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例(5%),乳头溢液6例,溢液为浆液性4例、血性2例(30%)。术前诊断乳腺囊性增生症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急性乳腺炎1例;乳腺结核1例;其中误诊(考虑)为乳癌者有4例。

2病理资料

2.1巨检20例均经手术切除,其中有12例切面实质性,灰白色或灰红色,质地中等,部分偏硬。8例切面可见到筛孔状小囊腔结构。质地偏软,挤压后可有灰黄色及棕褐色混浊浆液渗出。

2.2镜检见乳腺导管扩张,管内含脱落上皮及脂质分泌物。导管壁增厚,纤维化,管周伴有淋巴细胞浸润。部分病例炎症反应明显,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其中以浆细胞为著,并可见泡沫细胞。少数病例出现多核巨细胞及上皮样细胞形成结核样肉芽肿,但无干酪样坏死。

3讨论

3.1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病变初期,乳头及乳晕下输乳管和终末集合管呈不同程度的扩张,扩张导管为相邻3-4根导管,此点和导管内乳头状瘤引起的单根导管扩张不同。管腔增大(大者直径﹥0.5cm),正常皱襞消失,上皮萎缩,管腔内含有脱落的上皮碎屑和无结构脂类物质。此期临床上可仅有乳头溢液而无肿块形成,溢液以浆液性为主。随病程延长,管壁结构破坏并波及导管周围的间质或乳腺小叶,造成乳管周围炎小叶结构破坏,浸润的炎症细胞有大量的浆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并以大量浆细胞为著。有时可见到异物巨细胞反应和结核样肉芽肿形成。此时临床上除可有乳头溢液外,多可触及由扩张肥厚的导管壁,导管内潴留的分泌物及导管周围炎性肉芽组织构成的肿块。

3.2乳腺导管扩张症病理学主要变化与以下疾病鉴别:

3.2.1浸润性乳腺癌:因为导管扩张症临床常误诊为癌,再加上冷冻切片,浆细胞可呈条索状或线样浸润,看起来像癌,故易误诊。

3.2.2结核病:导管扩张可出现多核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但一般无典型的结核肉芽肿和干酪样坏死,亦查不到结核杆菌。

3.2.3乳腺纤维囊肿病:导管扩张症有时可累及小叶间导管,但一般没有上皮增生,大汗腺化生及小叶增生等改变。

参考文献

⑴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87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11):726-731。

⑵应用细针吸取细胞技术诊断乳腺导管病变的细胞学指标.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7):467-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