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支气管炎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儿童急性支气管炎治疗

李莽

李莽(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150500)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8-0100-02

【摘要】急性支气管炎(acutebronchitis)又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tracheobronchitis),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在婴幼儿发病较多,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以及麻疹、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后。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佝偻病、特应性体质(atopy)、慢性鼻炎、鼻窦炎、咽炎等是本病的诱因。凡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皆可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常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因黏膜纤毛受损而继发细菌感染。

【关键词】支气管炎儿童治疗应用治疗应用

一、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应了解患儿是否发热、咳嗽,咳嗽是否有痰,是否伴有气喘、呕吐、腹泻,有无呼吸困难、喘憋、发绀、胸痛、头痛等表现;有无反复喘憋或呼吸道感染病史,有无支气管异物、先天性心脏、肺结核等疾病史;有无营养不良、佝偻病、慢性鼻炎、鼻窦炎、贫血等史,是否早产,是否母乳喂养,是否由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落后,是否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平时是否经常被动吸烟,父母是否有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家族中有无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家庭中是否有人经常吸烟,家庭周围空气环境如何。

(二)查体要点

检查有无发热、咽部充血,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不固定的、散在的干啰音或粗湿啰音。注意有无气促、发绀,肺部有无哮鸣音。对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要注意有无烦躁不安、面色发绀、呼吸急促,注意有无鼻扇、三凹征,注意心率、心音,以及肝脏肿大的情况。检查囟门是否凹陷、皮肤弹性如何等,注意有无脱水情况。

(三)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病毒感染者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CRP正常。病毒分离及血清学反应可明确病原。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CRP升高,痰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X线胸片可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浓。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胸片可见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肺气肿,1/3患儿有散在的小实变阴影,但无大片实变阴影。

2.其他检查对于特殊病原,可以进行PCR检测核酸以确诊。(四)诊断标准

(1)

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干咳,2~3日后加重转为湿性咳嗽,从单声咳至阵咳,有痰声,可咳出白色黏痰或黄色脓痰。可有或无发热。年长儿可诉头痛、胸痛;婴幼儿可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

体检两肺呼吸音粗糙,有时可闻及干啰音或粗湿啰音,啰音不固定,随体位变动及咳嗽而改变。

(3)

胸部X线检查有肺纹理增粗,或肺门阴影增深,亦可正常。

(4)

血常规检查: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提示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时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正常或相对增加。

(5)

咽拭子或喉气管吸出物做细菌培养可阳性。鼻咽脱落细胞涂片做免疫荧光检查,可确定病毒感染。具有上述第(1)、(2)或(1)~(3)项可临床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第(4)、(5)项可作为病原学诊断的参考条件。

(五)诊断步骤

(六)鉴别诊断

结合病史、肺部听诊、胸部X线和其他检查可排除肺炎、肺不张、气管异物及肺结核等。二、治疗措施(一)经典治疗

1.一般治疗水,休息,注意经常变换体位及拍背,以促进排痰。

2.药物治疗

(1)

控制感染:病毒感染时不采用抗生素。可用利巴韦林(病毒唑)或双黄连口服液。疑有细菌感染时,可用青霉素每次80万U,肌内注射,每日2次,亦可口服头孢菌素等。严重者可用青霉素,每次5万~10万U/kg静脉滴注,每日2~3次。或用第1、2代头孢菌素静脉滴注。如系支原体感染,应使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

(2)

对症治疗:有缺氧者吸氧。化痰止咳可选用复方甘草合剂、溴己新(必嗽平)、小儿消积止咳糖浆、羚贝止咳糖浆等。超声雾化吸人药物,将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病毒唑或干扰素等加入生理盐水中雾化吸入。哮喘性支气管炎治疗可口服泼尼松每日1~2mg/kg,用1~3日。有明显喘息症状的支气管炎,予以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每日0.5~1mg,分1~2次雾化吸人有较好的效果。喘憋严重者用氨茶碱每次3~5mg/kg,每6-8小时一次,口服或静脉滴注,有条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也可用喘乐宁雾化吸人,口服沙丁胺醇等。可应用氢化可的松每次5~8mg/,kg或地塞米松每次0.2~0.3mg/kg,静脉滴注,必要时可重复。

(3)其他治疗:对于迁延性支气管炎可同时加用超短波治疗。(二)治疗步骤

三、预后评价

绝大多数患儿恢复健康,极少数患儿因有呼吸系统先天畸形、吸入异物等可致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病毒感染者,病程呈自限性。年幼、体弱儿可发展为肺炎。

四、最新进展与展望

近年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panbronchiolitis)的诊断和治疗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该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至今尚不清楚,有证据表明其与遗传因素、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有关,也有证据表明其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一氧化氮下降有关。本病的临床症状特征是慢性咳嗽、咳痰及活动后气促。病程早期仅有轻咳,咳少量白黏液痰,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反复感染,痰量增多,咳黄脓痰,逐渐出现活动后气促。两肺可闻广泛中小水泡音,偶有干性啰音或捻发音,以两肺背下部明显。X线胸片可见两肺散在边缘不清的颗粒状结节阴影,伴有肺过度充气征。X线片早期可见特征性的小叶中心性结节状影,晚期有支气管扩张表现。肺功能表现为严重的阻塞性通气障碍,可伴有轻度限制性通气障碍。是以两肺弥漫性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炎症累及细支气管壁的全层,导致细支气管区域内继发性支气管扩张,因支气管、肺反复感染最终发展为呼吸功能衰竭。目前,在亚洲、欧洲等许多国家都有报道,但主要以日本的报道居多。本病患者性别无差异,各年龄组均可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冰心,余金爱.上海地区健康儿童体温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2]许丽雅,吴军.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应引起重视[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3]贾杰.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母亲HBsAg阳性的婴儿的保护作用[J].重庆医学.198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