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抗毒素(TAT)两种皮试方法结果差异性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破伤风抗毒素(TAT)两种皮试方法结果差异性的比较

余文娟蒲红

(江苏省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用药前必须做过敏试验。破伤风抗毒素在外伤病人中的应用很普遍。我院从2014年10月开始使用江西生物研究所生产的TAT,参考说明书发现皮试液的配置和注入皮内的剂量与传统方法不同,为了比较阳性结果的差异性,特分组进行了对照比较,发现两组皮试结果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方法;比较差异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037-02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用药前必须做过敏试验[1]。TAT对于控制病情的发展非常有效,但更多用于有潜在破伤风感染危险的外伤患者,来作为被动免疫进行预防注射[2],所以破伤风抗毒素在外伤病人中的应用很普遍。我院从2014年10月开始使用江西生物研究所生产的TAT,参考说明书发现皮试液的配置和注入皮内的剂量与传统方法不同,为了比较阳性结果的差异性,特分组进行了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就诊顺序选择从2014年10月到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共970例,随机抽取400例,分成两组,门诊注射室接受TAT注射的一组200人,外科病区住院病人接受TAT注射的一组200人,所用药物均为江西生物研究所生产的TAT,0.75毫升,1500u/支,稀释液体为0.9%氯化钠,入选患者中,每组男病人各100例,年龄20~60岁,女病人各100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7.2~37.7岁,注射室为实验组,外科病房为对照组,TAT皮试结果易受到药品的贮存管理、皮试液的配置、注射方法、观察时间、皮试的判断标准等各个因素影响[3],因此研究期间,两组药品的管理使用均进行统一规定和培训,避免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经统计无明显差异,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表1)。

1.2皮试方法

两组均进行TAT皮试,皮试液的配置(1)实验组按说明书:取0.1ml抗毒素加0.9ml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成皮试液,在前掌侧皮内注射0.05ml(含10u),观察30分钟。(2)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将TAT原液加入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ml,再抽取0.1mlTAT加氯化钠液稀释到1ml,配制成皮试液,在前掌侧皮内注射0.1ml(含15u),观察20分钟,判断皮试结果并记录。(3)皮试结果的判断:注射部位无红肿、全身无反应者,即为阴性,如注射部位出现皮丘增大,皮丘红肿、硬结直径>1.5cm,红晕直径>4cm,有伪足或有痒感,即为阳性[4]。

2.结果

实验组虽然皮试液内含抗毒素的量更少,观察时间长,阳性率却明显高于对照组。皮试液浓度过高,容易产生假阳性反应,从而影响皮试结果[5]。本研究将观察时间从20分钟改为30分钟,适当延长观察时间,有利于排除假阳性病人,减少变态反应的发生。秦振书[6]等研究发现采用延时观察可以减少假阳性的发生。对皮试结果阳性的处理进行追踪,实验组中42例阳性,其中只有5例遵医嘱分4次脱敏注射,37例因为强阳性反应参考说明书避免使用抗生素,遵医嘱停用破伤风抗毒素。对照组有9例阳性,其中6人遵医嘱分4次脱敏注射,3人强阳性未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3.讨论

江西生物研究所生产的TAT,执行标准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说明书中明确指出:对于强阳性反应者,应避免使用抗毒素,如必须使用时,则应采用脱敏注射,并做好抢救准备,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抢救。无过敏史者或过敏反应阴性者,也并非没有发生过敏休克的可能。临床使用中通过两种皮试方法结果差异的比较,按照说明书配置皮试液具有更高的阳性率,能有效地筛选出阳性病人,采用脱敏注射法或暂停使用破伤风抗毒素,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药。另外,说明书中的脱敏注射法已经和《护理学基础》书上标注的脱敏注射法存在明显剂量的差异,分次注入剂量更小,间隔时间更长,原20分钟变为30分钟,希望各位护理人员引起广泛重视,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的皮试和脱敏注射法,更好地维护病人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美萍.护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93.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60.

[3]李芬,才战军,孔令娜.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2):248-249.

[4]刘美萍.护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94.

[5]马如娅.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7.

[6]秦振书,林令芳,魏彩虹,等.TAT过敏试验致过敏性休克2例[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