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分析

仙木西努·木台力甫布热比亚·阿布都热西提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喀什844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分为A组(n=41)和B组(n=41)。B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A组在B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PRS评分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BPR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患者的BPRS评分远低于B组的,总有效率远高于B组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治疗可以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康复;作用

【中图分类号】R74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5-0138-02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患者常常表现为精神活动缺乏协调性以及行为、情感、思维、感知等方面存在障碍,具有较长的病程,易反复发作[1]。据调查显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采用心理治疗,患者的病情在最短的时间内有了明显的好转[2]。为此随机抽取本院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进行研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分为A组(n=41)和B组(n=41)。A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在19~51岁,平均年龄为(35±15.2)岁,病程在9~31年,平均病程为(20±10.5)年。B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在20~52岁,平均年龄为(36±15.8)岁,病程在10~30年,平均病程为(20±9.6)年。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实验在所有患者以及监护人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情况下进行。

1.2方法

B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具体如下:给予患者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国药准字H15020021;生产企业: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25mg,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续治疗2个月。

A组在B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具体如下:常规治疗的具体方法同B组,心理治疗具体如下:与患者及其家属定期取得沟通,沟通的主要内容有: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精神分裂症发生的原因、发展以及治疗和转归等,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不必过于担心,多向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和依从性。了解患者的睡眠、饮食以及情绪等情况,做好入院宣教,告知家属如何照顾患者,向患者介绍医院、科室环境,让患者尽快的熟悉治疗环境,避免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生。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例如深呼吸、慢跑以及静坐等。对患者不利的行为方式以及反应要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给予针对性的纠正治疗,最大程度的降低疾病的危险性[3]。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PRS评分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BPRS评分主要采用精神病量表进行评定。疗效分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好,自理能力恢复;显效: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改善,自理能力逐渐恢复;无效:患者病情无好转,且加重。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总有效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治疗前后的BPRS评分),采用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PRS评分对比

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的BPRS评分明显比B组的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患者的社会功能受到了明显的损害,较大的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该病随着病情的反反复复发作,使患者的认知能力逐渐下降,增加治疗难度[4]。临床上一般采用抗精神类药物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单纯的药物疗效较差,副作用较多,较大的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患者当前的心理困难与心理障碍,减少恐慌、焦虑以及忧郁等症状,让患者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心理治疗除了对患者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还更加重视患者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例如照顾、关心、安慰、鼓励、体贴以及同情等,与患者主动交流沟通,了解患者心中的苦恼,给予一定的疏导,消除患者心中紧张不安的情绪,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5]。心理治疗是一种健康的治疗方法,不会给患者带来副作用,深受广大临床医师以及患者的青睐。

上述研究数据表明:A、B两组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A组的总有效率远比B组的高,治疗后的BPRS评分远比B组的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心理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信赖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杏莲,许建雄,谢建文,等.集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1):30-32.

[2]吴菁,章三斌,唐义莲,等.团体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2):1780-1782.

[3]卢振胜,陈忠.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人际心理治疗疗效观察[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6):460-461.

[4]王延祜,穆朝娟,刘兰芬,等.齐拉西酮及心理治疗对伴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5,28(6):433-436.

[5]李占敏,李淑芬,李亚静,等.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11):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