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例尿路结石发病原因分析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1

206例尿路结石发病原因分析及护理

宋静何春艳徐艳敏

宋静何春艳徐艳敏(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泌尿外科157011)

作者简介:宋静(1976-),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尿路结石患者的发病原因及护理和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206例尿路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的患者发病原因与不良饮食习惯饮水少有关。结论: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大大减少尿路结石的发生,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尿路结石病人的痛苦。

【关键词】尿路结石;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141-02

1临床资料

本组206例患者,男132例,女73例;年龄16~79岁,平均48岁。其中15~17岁5例,18~50岁128例,51~79岁73例。上尿路结石172例,下尿路结石34例。

2发病原因

2.1发病特点: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夏秋季多见;饮食中动物蛋白、精制糖增多,纤维素减少;某些药物、运动较少,遗传、代谢、机体缺水、尿液浓缩等因素均易导致结石的形成。[1]

2.2尿液因素[2]:(1)尿液中钙、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2)尿pH值改变,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在酸性尿中形成。磷酸镁胺及磷酸钙结石在碱性尿中形成。(3)尿量减少,使盐类和有机物质的浓度增高,是结石形成与复发的真正危险因素[3]。(4)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的含量减少,如枸橼酸、镁、酸性黏多糖、某些微量元素等。

2.3解剖结构异常:如尿路梗阻,致使晶体或基质在引流较差的部位沉积。

2.4尿路感染:结石部位的尿路上皮易引起细菌生长。感染石易导致亚临床泌尿系感染的机制可能是与结石形成后,存在于尿路,细菌易产生吸附、生长和繁殖,从而产生细菌的生物膜效应有关[4]。

3护理

3.1基础护理:(1)观察和询问患者尿液性质、量、颜色等有无变化;出现血尿、腰腹痛等结石症状及时检查;尿液要过滤,注意有无结石排出。(2)注意平衡患者出入量,当恶心呕吐严重时,立即静脉补充液体,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遵医嘱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尿路感染。(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4)正确记录出入量,为医生准确判断病情提供可靠依据。

3.2疼痛护理:(1)突发结石性绞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做深呼吸,使肌肉放松以减轻疼痛。(2)遵医嘱及时给予镇痛(静)药:如度冷丁50~100mg、阿托品0.5~1.0mg或安定10mg等肌注对结石性绞痛有较满意的效果。黄体酮20mg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也可达到排石止痛的目的。

3.3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

3.3.1发病时护理:患者急性发病时,因绞痛辗转反侧,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护士要热情接待,充满同情心,利用交流技巧,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安慰患者,耐心向患者讲解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与结石的关系、发生疾病的相关知识,从心理上给予支持与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紧张、恐惧状态中解脱出来,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3.3.2饮水防结石:疼痛缓解后,嘱患者多饮水起到利尿防结石的作用。常规每天要饮水3~4L,平均分饮于全天;饮水能稀释尿液,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如足后跟先着地的跳跃运动或上、下楼梯的运动,可使直径<0.6cm的光滑结石排出体外;中草药金钱草每日50g泡水喝,价廉效佳,不受条件限制。适当补充维生素K类药物,采取体位排石等方法[5]。

3.3.3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不憋尿对尿路梗阻者,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或疏通。

3.3.4合理膳食:对结石形成和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饮食对预防大部分患者结石复发是大有益处的。避免进食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糖,多食含纤维素食物;限制浓茶、番茄、菠菜、豆腐、芦笋等含草酸丰富的食物和高钙食物;尿酸结石不宜服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等[6]。

3.3.5定期复查:使细小结石在没有症状前自动排出,预防发生绞痛及其他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郭桂芳,姚兰.外科护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96-400

[2]裘法祖.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57-663

[3]李宏军,郭应禄.尿路复发性结石的预防方法.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7,18(12):76

[4]姚剑,顾金华.上尿路结石的细菌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8):542-544

[5]唐权,黄伟佳.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328例报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7):439

[6]吴阶平.泌尿外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4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