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对左室肥厚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2

缬沙坦对左室肥厚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张向民苏光卫青祥

张向民苏光卫青祥(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医院河北邯郸056001)

河北省科研项目编号:09276101D-19。

【摘要】目的:研究缬沙坦对左室肥厚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缬沙坦治疗左室肥厚患者64例,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6min行走试验及超声心动图检测;缬沙坦从小剂量开始口服,1个月后根据患者的心率、血压逐渐加量至目标剂量并长期服用,即80~160mg/d。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患者6min行走距离增加,心脏功能各指标明显改善(P<001),总有效率95%。结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改善左室肥厚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提高运动耐量,临床疗效较好。

【关键词】左室肥厚;心功能;血管紧张素;缬沙坦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105-02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左室肥厚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一些主要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可因左室肥厚存在而明显增加。为探讨缬沙坦对左室肥厚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与运动耐量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06~2009-10在邯郸市第二医院住院的64例患者,男36例、女28例,年龄38~62岁,诊断标准:统一使用美国GE公司产Voluson730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仪,检查时测量同一心动周期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采用WHO和国际心脏病协会推荐的标准,按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计算结果男性LVMI>131g/m2,女性LVMI>108g/m2者诊断为左室肥厚。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缬沙坦从小剂量开始口服,1个月后根据患者的心率、血压逐渐加量至目标剂量并长期服用,即80~160mg/d。根据病情给予钙拮抗剂、硝酸酯类、地高辛、阿司匹林及他汀类治疗。治疗6个月时观察临床疗效。

1.2.2检测方法:①6min步行试验:患者入院1周内及6个月时各测定1次。②超声心动图检查:使用美国GE公司产Voluson730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射血前期时间/左室射血时间(PEP/LVET)、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峰)和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峰)。检测时间同6min步行试验。

1.2.3统计学检查时测量同一心动周期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采用WHO和国际心脏病协会推荐的标准,按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计算结果男性LVMI>131g/m2,女性LVMI>108g/m2者诊断为左室肥厚。方法:采用Stata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期间,本组4例依从性差中途退出临床观察。其余60例患者治疗6个月时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52例,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5例,无效(心功能无变化)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95%。

2.2治疗前后6min步行试验及超声心动图变化60例患者治疗6个月时的6min步行距离延长,心功能指标接近或达到正常范围。见表1。

表159例患者治疗前后6min步行试验及超声心动图变化(x±s)

.

3讨论

缬沙坦是强有力的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选择性作用于AT1受体亚型,可使AngⅡ升高,拮抗AT1受体的作用。Fiordaliso等[1]研究显示,糖尿病大鼠诱导3d后其心肌细胞凋亡达高峰,AngⅡ、肾素、AT1增加,但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AT2不变;而使用AT1拮抗剂能抑制AT1和血管紧张素原,减少AngⅡ合成和细胞死亡。左室肥厚作为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ARB类药物对降低左室肥厚有明显的作用。1997在意大利召开的第八届欧洲高血压会议上有报道缬沙坦对于左室肥厚的疗效,经超声心动图确定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以缬沙坦80mg/d与氨酰心安50mg/d相比较,经4周治疗DBP仍>95mmHg,则将药物加倍4周后DBP仍>95mmHg者加氯噻嗪,两组中各有30%病人加利尿剂,3及8个月后超声心动图复查,69例随机病人中对58例作左室质量指数分析(LVMI),结果缬沙坦组(29例)LVMI平均下降10g/mm2,较基线下降8%。本组病例显示同样作用,显然ATⅡ参与左室肥厚形成,而AT1受体亚型拮抗剂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可使逆转。研究结果显示缬沙坦治疗左室肥厚患者,可使运动耐量和左室功能提高,6min步行距离延长,临床症状改善。

参考文献

[1]FiordalisoF,LiB,LatiniR,etal.MyocytedeathinstreptozotocininduceddiabetesinratsinangiotensinⅡ-dependent[J].LabInvest,2000,80(4):513-527

[2]张向民,高洪斌,袁德琴,等.下壁和前壁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及激素水平特点探讨[J].临床荟萃,2007(7):493-494

[3]张向民,苏光,张贵军,等.神经内分泌激素拮抗剂对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8,48(1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