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职业准入制度下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3

新会计职业准入制度下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策略初探

何丽萍

何丽萍(上虞市职业教育中心浙江绍兴312300)

摘要:本文指出了会计职业准入制度下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策略研究的迫切性,分析了会计职业准入制度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策略,就改革课程体系、提升会计教师实践能力、建设专业教材、强化会计模拟实验实习、加强与会计实务界的联系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会计职业准入制度教学策略

会计职业准入制度是社会从业人员进入会计职业所必须遵循的一套制度。会计职业资格是这一制度的直接体现。会计职业资格直接表现为各种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注册会计师证等。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从事下列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即取得会计证):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出纳;稽核;资本、基金核算;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职工薪酬、成本费用、财务成果核算;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总账;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国家财政部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为三门,分别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实行无纸化考试,无纸化考试题库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管理相关规定由财政部另行制定。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科目为《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设《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三个科目;注册会计师证考试科目分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

参加并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已经成为会计职业准入认定的前提,同样也是中职会计学生进入社会、从事会计行业必然要跨越的一道门槛。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业务的变化和国家对外开放的深入,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会计人才市场将始终存在结构性的过剩,现有的会计职业准入制度将不断发生变化,会计职业门槛将不断提高。

一、中职会计教学的主要现状

中职会计教学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但近年来,由于会计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模式,造成刚毕业的学生上岗后面临两大困难:缺乏实践经验和知识更新能力。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会计教学仍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阶段。目前中职会计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尚未形成明确而可操作的教育目标

社会需要的会计人员是有层次的,有出纳、会计、财务主管、企业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政府机关会计、注册会计师、教师和科研人员等,不同层次学校的培养目标应有所区别。相对不断变迁的会计教学环境来说,中职目前仍然沿用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时代,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教育目标或者搬用大专院校的教育目标。据笔者学校已升入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反映,中职会计课程设置基本与高职院校差不多,设置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收、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因此,从中职会计教学内容来看,与大专和本科相比只有广度的不同而缺乏深度的差别,导致中职教学目标界限模糊、不够明确,无法形成自身的特点,无法满足社会对初级层次会计人才的需要。

2.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会计学科是一门反映性学科,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在世界进入信息化的今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需要大批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中职会计教育自恢复以来,许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两则两制”实施以来教学内容虽有较大变更,但从总体上讲仍然偏重于照本宣科式的传授,一些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强,职业经验不够丰富,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按部就班地进行课本知识的灌输,对概念、意义、作用、类别、方法、例题一一进行详细讲解,重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忽视了引导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导致学生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显得不足,创新能力欠缺。同时,由于经费紧张、外部环境限制太多、课程安排不合理等原因,中职会计实践性教学环节始终难以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学生的学习和技能难以跟上外部瞬息万变的经济发展形势。

3.会计教学与会计职业界失去联系和沟通

中职会计在行政上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但业务上是由财政或经贸部门管理的,财经部门客观上应该成为学校与会计职业界交流、沟通的渠道和桥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职业界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凭之风盛行,人才竞争加深,而财经部门忽视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会计职业界与会计教学界的联系变得松散,新形势下职业界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缺乏畅通的渠道传达到教育界,使会计教学目标无法根据职业界的需求建立并及时加以调整,造成会计教学目标的模糊性和盲目性。如:笔者所在县的财政局和中职学校只在考证上有必然的联系,而在新会计准则的贯彻、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等方面缺乏互动。

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转变教学思路,培养新型会计人才,是中职会计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改进中职会计教学策略已势在必行。

二、中职会计教学策略初探

1.改革课程体系,体现综合化、模块化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精神,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分为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在学分制条件下,笔者建议将其划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文化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和体育等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实习和综合实习等课程,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从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品质、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专业课程应按照相应的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设置,突出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各类课程学时比例为:文化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应占总学时的40%左右,专业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60%左右,选修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10%左右,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学时占专业课程总学时的50%左右。

会计专业设置专业主干课程12门,对企业财务会计及专门化方向等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笔者认为可以突破学科知识体系,按岗位划分和能力要求分单元组织教学。特别是要强化能力培养,可以从会计基础核算层出发,将企业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课程按岗位分工设置模块,对各模块的教学应注意体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相互穿插,每完成一个岗位模块即实施相应的能力考核,各个模块层层递进,滚动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行业,设置会计专门化方向,构成行业会计核算层次。每一专门化方向大致由4-5门课程组成,学时数大约在200学时左右,主要包括行业基础理论、行业生产管理知识、行业会计、行业会计模拟等内容,体现宽基础之上的活模块构建,使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实现财务管理与生产管理的有机融合。

2.对专业教师全面推行“双师制”

对学生实行“双证制”,则必须对专业教师实行“双师制”(即既是一名教师又要具有会计专业职称)。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实行“双师制”过程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学校“双师制”的基础本身较为薄弱;二是倡导性的口号缺乏刚性要求,致使部分教师钻研专业精神不足;三是学校实施“双师制”的视野不够开阔。笔者建议,学校在推行“双师制”的过程中,一是内部挖潜,通过多种途径,如将“双师制”与教师聘任制挂钩等,将“双师制”从倡导型转化为资格型。二是眼睛向外。在美国的社区大学,一半左右的专业师资均来自于社会专业人才,社会人才资源成为学校专业师资队伍的一股重要力量,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要更多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教学,依靠社会人才资源优势来弥补“双师型”教师的不足。

3.强化模拟实验实习

会计模拟实习可考虑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岗位模块实习阶段。这一阶段伴随着专业课程的教学进程穿插安排,将会计核算与管理,根据岗位分工划分模块,按照模块顺序组织实习和考核。第二阶段是综合实习阶段,主要集中于学生毕业前的校内实习期间。笔者学校在第四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会计综合模拟实习,采用仿真式教程,由学生独立地完成全套会计核算与理财工作,考核方式是要求学生提供全套账表及分析资料。

4.建设自成体系的专业教材

教材体系主要包括:一是教材和教案。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教材由职业界、学术界和教育界联合编写统一教材,教材应重视理论讲解与分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通用性。二是开发校本教材。要按实务应用再编写一套教材,发展有自己特色的教案、习题集等其他教学资料。习题集、案例、会计模拟核算资料、教学版会计软件、教学录像需要自行编制或收集。三是要建立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换机制,以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最好能形成此类教学工具库,如题库、案例库、软件库、录像库等。四是实业界的经济资料,主要有经贸政策、财税法规、股市行情、经贸报刊杂志、企业财务报告等。

5.加强与会计实务界的联系,共同培养会计人才

加强与会计实务界的联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学校教师应主动深入企业,理论联系实际;其次是企业应提供一个学校与企业联系的机会,使学生有一个实习的基地。通过加强与实务界的联系,可以使会计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便于了解会计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便于及时调整教育方式,使学生及时弥补不足之处,增补相关知识。在与会计实务界的联系中,要求实务界改变以往观念,应认识到会计教学的改革不仅是会计教育界、理论界的事,同时也是会计实务界的事。大家的目的是相同的,即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会计人才,满足企业的需要,满足市场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2]姜春荣《更新会计教学理念,改革会计教学模式》.2006年1月。

[3]周为民《中等专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探索》.《丽江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第1期。

[4]《会计行业发展与会计高职教育》.中华财会网,2005年10月。

[5]邵瑞庆《会计学原理教学的若干思考》.《财会通讯》,2007年,第8期。

[6]周青春《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刍议》.《财会通讯》,2007年,第5期。

[7]《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