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李亚秋

李亚秋

(肇东市人民医院黑龙江肇东151100)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处理。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临床处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30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围产期临床治疗,无产后出血及感染发生,孕产妇的红细胞计数均达到正常值。结论:纠正贫血,防止出血,预防感染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积极治疗原发病,补充铁剂;轻度贫血孕妇应给予饮食指导,重度患者应住院治疗,多次少量输血。

【关键词】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5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148-02

妊娠合并贫血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尤其以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与孕妇年龄、种族、经济地位有关,妊娠早期发生率为3.5%~7.4%,妊娠中、晚期发生率为15.6%~55%。妊娠期铁的需要量增加、营养不良和胃酸减少是造成孕妇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若孕期不注意预防性补铁易发生缺铁性贫血。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临床处理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妊娠期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30例,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7岁。经产妇10例,初产妇20例。中轻度贫血26例;中度贫血3例;重度贫血1例。孕龄<3个月~8个月,平均6个月。

1.1.1病因治疗以口服药为主。硫酸亚铁0.3g,每日三次;或10%枸橼酸铁胺10~20ml,每日三次;同时口服维生素C0.3g,或10%稀盐酸溶液0.5~2ml,促进铁吸收。

1.1.2输血血红蛋白<60g/L,少量间断输新鲜血,或输浓缩红细胞。

1.1.3产科处理Hb<8g,临产后应配血。酌情应用维生素K1、卡巴克络及维生素C。加强产程监护,预防宫缩乏力,防止产程过长。产程中间断吸氧。第二产程持续吸氧,必要时助产。积极预防产后出血,于胎儿娩肩时静脉注射宫缩剂:缩宫素10U或麦角新碱0.2mg(严重贫血或伴有心功能不全时慎用);或于阴道内或直肠内塞入卡前列甲酯栓0.5~1mg,或米索前列醇200~400μg顿服,或200μg舌下含服,或阴道内、直肠内塞入,预防产后出血。出血多时可输浓缩红细胞。接产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产后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重度贫血输液时应监测心脏功能,警惕贫血性心脏病的发生。

2.结果

通过对30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围产期临床治疗,无产后出血及感染发生,孕产妇的红细胞计数均达到正常值。

3.讨论

孕妇以单向性方式通过胎盘运输铁剂供应胎儿,即使母体缺铁,铁被不断运输至胎盘,以保证胎儿造血,因而一般认为轻度贫血不影响胎儿生长。但据在分析妊娠合并轻中度贫血与围生儿关系中,发现母亲有轻、中度贫血[血红蛋白60~100g/L,红细胞(1.5~3.5)×1012/L,血细胞比容0.10~0.30,凡符合3条标准之一者则属于轻、中度贫血],易引起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及低体重儿的发生[1]。即使其新生儿可暂时不出现贫血,但在1~2岁时也可能出现贫血,而3岁以内的小儿发生缺铁性贫血则可造成智力轻微损害。

孕期铁需要增加,铁贮备不足是发生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轻度贫血对胎儿影响不大,重度贫血时,则会引起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胎儿畸形(叶酸缺乏引起神经管畸形)、早产、死胎;贫血孕妇的抵抗力低下,对分娩、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也差,会增加妊娠和分娩期间的风险,如出现缺血性心脏病,易发生失血性休克、产褥感染,危及生命。

重度贫血,红细胞计数<2×1012L-1,血红蛋白<60g/L可使胎盘缺氧而发生早产或胎死宫内。孕妇由于心肌缺氧可导致贫血性心脏病,分娩时易发生心力衰竭。另外,妊娠期贫血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由于贫血孕妇血液携带氧的能力已下降,产时及产后即使失血量不多,也将进一步减少对周围组织氧的供应,从而使休克的发生率较正常孕妇升高。贫血降低了产妇的机体抵抗力,易引起产后感染。

孕妇存在缺铁性贫血的诱因,若有下述贫血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并不困难,铁剂治疗有效,更支持该病的诊断。由于缺铁,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液供氧能力降低,全身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因缺氧而发生变化,引起各种症状。轻度贫血的孕妇可无明显症状,仅皮肤及口唇黏膜稍苍白,重症者则出现全身疲劳、无力、食欲缺乏、头晕眼花,活动后心悸气促、易晕厥、皮肤黏膜苍白、舌炎、匙状指甲。

关键在于预防,增加富含铁食物的摄入。食物中铁含量最高者为黑木耳、海带、紫菜、香菇、猪肝等,其次为豆类、肉类、蛋类等。各类食物中可被吸收的铁因食物性质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动物性食物,铁吸收率为12%~20%;而植物性食物,铁吸收率仅为1%~7%。而我国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因而铁的利用率普遍较低,即使孕妇膳食结构良好,妊娠中、后期亦应补充含铁食物[3]。由于通过饮食仅能满足机体铁需要量的1/2,妊娠后半期所有孕妇均补充铁剂,有利于防止孕期铁储备的降低。有条件的医院可根据妊娠中期血清铁蛋白水平决定补充铁的时间和剂量。血清铁蛋白<50μg,或妊娠期血红蛋白<110g/L者,每天补充元素铁60~65mg。

妊娠中期以后,应每月查1次血红蛋白,凡<100g/L者应予以治疗。最常用的是硫酸亚铁300~900mg/d(或予富马酸亚铁600mg/d),若有胃肠道反应,可服用多糖铁复合物150mg,2次/d,加用维生素C200~500mg/d,协助铁吸收,同时服铁剂时应忌茶。其他铁制剂还有10%枸橼酸铁铵或葡萄糖酸亚铁以及琥珀酸亚铁。如有消化道疾患不能口服,可肌注右旋糖酐铁50mg或山梨醇铁200mg,1次/d。此外还可同时服用叶酸5mg。3次/d。一般情况下,补铁后1~2周,血红蛋白上升,1~2个月后红细胞体积恢复。补铁治疗4周无效者,可能存在的因素有孕妇未能按时服药、胃肠道吸收不良、贫血并非缺铁引起,应重新评价诊断。重度贫血,血红蛋白<70g/L,可输少量浓缩红细胞。

妊娠期注意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晚期加强胎儿监测,孕妇采取左侧卧位,每天吸氧2~3次,改善胎儿在宫内慢性缺氧状态。重度贫血者,临产后配血以备出血时应用,间断吸氧,同时严密监测孕妇心脏功能。第二产程应用阴道助产术以缩短产程。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10U,胎盘娩出后注射麦角新碱0.2mg,预防产后出血。整个分娩过程中,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产后应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163.

[2]陈菊芳.妊娠与再生障碍性贫血[J].实用妇产科杂志,1987,6(3):346348.

[3]谷纪胜.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