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精英化医学教育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3

西方精英化医学教育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刘洋

刘洋(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8-0032-03

【摘要】为了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创新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效率。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中外医学教育模式优缺点,进而明确我国高等医学精英化的必然性。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尝试寻求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在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高等医学精英化道路。

【关键词】比较医学教育医学高等教育精英化启示

我国近代医学教育起步于鸦片战争以后,期间几经变革,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才步入稳定的发展时期,并逐步取得一些成就,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医师,并为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与同期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学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医学是关系到生命的科学,其研究和服务对象是人的生命,具有学术严谨、专业化、实践性、教育成本高、社会期望高等特点。抱着对人类生命负责的态度,招生的高标准和高投入、长学制、小规模的培养模式都是世界医学教育的最重要特色。而且当今世界,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对新时代医学教育和医学生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十五”期间,在教育兴国战略下,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从精英教育阶段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跨越式增长,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从1978年的1.4%增加到2004年的19.0%,在校大学生近2000万人[1],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一些医学院校也在扩招的浪潮下,不断增加招生数量(见图一),降低入学门槛,也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培养的要求。但可以说,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扩大规模的条件并不成熟。在没有一定的基础背景和投入的条件下,就急速扩张,使一些医学教育基础原本就很薄弱的医学院校,在师资队伍、实践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教学用房等软硬件办学资源上更显得捉襟见肘。不但如此,扩招以后医学生的教育质量、实习、就业及学生实习阶段可能引起的身份、资格问题等将会越来越严重。这也使得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的精英化光环在逐步消失。

图11998-2001年全国招生人数和医药类专业招生人数

*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已被拉进了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这是我国医学教育的机遇也是挑战!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卫生质量和需求也相应迅速提高。因此,高等医学教育需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质量。高等医学教育作为一种对教学条件要求极为严格、课程安排结构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只能是走精英化教育的道路。

而如何在大众化高等教育和国内外形势纷纭变化的大背景下,保持医学教育的精英化理念。需要以外国优秀的医学教育成果为借鉴,充分结合我国国情,继续扩大医学教育改革,把精英化的医学教育理念切实贯彻到招生和培养等各个环节中去!

1以铜为镜——各国高等医学教育对比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纵观我国历史,古代医生多属士大夫阶层中的精英,且医生收徒授徒都极其严格!很多名医更是抱着“不为良相,就为良医”的理想,投身医学事业当中。张仲景、孙思邈等名医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横观世界各国,医学水平和医学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精英化高等教育无一不是各国医学教育之根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医学院校和医学生数虽然也会有一定的增幅,从1955-1983年发达国家医学院校增长率为1.4%,毕业生增长率为4.3%[2],但增幅几乎可以忽略,其规模整体上仍然保持了精英教育的特色。各国医学教育的教育形式层次和侧重点各有不同,或强调学历,或注重执业资格。但无一例外地注重高等医学人才的精英化的招收和培养方针,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1美国为代表的本科后医学教育体系

美国的医学教育一直都被视为西方医学教育的典型代表,是一种比较成功且有特色的医学教育模式。其在固有的教育体系中对医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十分高,而且拥有先进的医学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一是其医学教育为本科后教育,即大学本科毕业后才能进入医学院校继续深造;二是实行精英教育,医学院校严格控制招生人数,且严进严出。目前美国现有的127所医学院校,平均每所医学院年招生量约为130人;三是特别重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有长期且大量的临床实践机会;四是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发达国家高等医学院校的师生比都保持比较高的水平,且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轻易出现太大的改变,即使改变也是教师的比例在增大。欧美国家高等医学教育的师生比例一般为1:5左右。

这种医学教育制度中有几个值得借鉴之处。首先是设置严格的入学考试,特设的入学考试,既保证了医学生的水平和质量,也保证了医学教育的精英特点其次,除了入学考试外,学生在学期间还需要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以检验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若果不能通过考试,医学生将不能进入临床,且不能毕业和也不能成为住院医师。在校期间参加并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也可以使学生获得实习期间所必须具备的合法资格,可避免实习期间由于资格身份问题引发医疗争议和医疗纠纷。再次,医学生毕业后,还需参加3-8年严格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想成为更高级的专科医师则更需要再经过几年时间更为严格的专科培训。以上特点保证了其医学教育的精英特征,也使了医学教育整体水平保持在高位。

1.2英国为代表的本科医学教育

主要以英国、瑞典、新加坡为代表。高中或大学预科毕业后通过考试进入医学院校(五年或六年),完成学业后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与我国5年制的医学本科教育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

1.2.1医学院校对招生数量和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且有一套的政府和社会组织对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联合保证机制,因此其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精英教育水准;

1.2.2医学生毕业后,严格区分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就业岗位;

1.2.3本科教育采取“严进严出”的方式,入学后还要通过每年的年考,由于最后一年的学位考试要求很高,评分极为严格,因此通过率较低,而未通过全数考试就不能被授予学士学位,这也保障了医学教育的精英化。

1.3注重执业资格型

这种高等医学教育注重资格和实际能力的训练,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

德国大学的医学专业招生实行定额报名,高中毕业生要通过参加医学生入学考试进入医学院校。医学院学制为6年,分为4个教学阶段,并参加4次全国统考。毕业后能否成为临床医师,不在于是否能获得学位,而关键是能否通过国家医师考试。毕业之后医学生必须再进行2年临床培训,获实习证明书者才可申请开业许可证,成为正式医生[3]。对部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而且答辩合格者,授予医学博士学位[4]。

法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分为学校理论学习6年和临床住院医生实践2至5年,没有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层次之分。理论学习结束后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根据成绩按比例分为两个培养方向,未通过者转入2年的全科住院医生临床训练,通过者(通过率约为50%)继续攻读专科医学文凭。专科医学文凭为法国临床医学的最高学历。

德国、法国的医学生主要以获得证书或文凭的形式毕业,也设有医学博士学位,但这并非是从事医师职业所必需的。德国、法国的医学教育制度值得借鉴的地方有:

(1)特别设置的高难度入学考试。德国的医学生入学考试,竞争十分激烈,这样既保证生源的质量,也确立了高等医学教育精英化培养方针。

(2)在学校学习期间参加国家设立的医学考试,从而获得一定的行医资格。这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必需过程。这可以让实习医师合法地接触病人而不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

(3)严格区分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岗位性质。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按比例的方式分流,可以确保有足够全科医师在基层服务。

1.4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制度

1.4.1基本情况

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制度类似于英国的医学教育模式。

学位类型。我国的医学学位为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又分为临床型和学术型两种。

学习年限。主要有3年制医学专科教育、5年制(或6年)医学本科教育(医学学士学位)、7年制本硕连读医学教育(医学硕士学位)和8年制本博连读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学位)。纯粹的研究生教育(硕士或博士)学习年限为2至4年。

1.4.2存在的问题

(1)入学门槛太低造成培养质量的难以保障。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许多医学院校将临床医学等精英性质的专业,也进行无限制的规模扩大。而且培养层次过复杂也容易形成医学教育的唯学位的错误倾向。

(2)部分医学院校进行扩招后,但其各个方面资源有限,导致一系列医学生基本学习资源无法保障的现象出现,其中师生比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师生比例有的已经超过1:16(发达国家的师生比约为1:5)。教师教学工作长期超负荷运行,必然影响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造成其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下降。

(3)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医学生,大多数是刚刚通过高考的应届高中生。医学高等教育和高中之间并无医学预科或者本科教育的缓冲。大多数高中毕业生自身尚未成熟,对于医学并无深刻了解、对自己是否适合学习医学并没有成熟的认识。医学院校转专业又十分困难,而继续学习下去也是最教育资源和个人潜力的巨大浪费。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精英化和专业化。

(4)临床实习资格问题。现行的医学教育制度中,临床医学生最后几年学年都需要进入临床实习。而医学生在毕业第一年后方有资格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因此这些实习期学生在进入医院之前均缺乏必要的合法身份。国家在读期间没有设立国家统一考试,使临床实习生从事诊疗活动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并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

(5)我国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没有严格区分。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培养要求有较大差别,掌握知识的的倾向性也不尽相同。而我国医师培养没有明确的分流,这将带来医疗机构人力资源和配置的不平衡的情况出现。

(6)医生的社会地位问题。国外的严格的精英教育,使得注册医生成为社会当然的精英人群,医生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也一直处于比较高的层次中。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代表着高的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要求。这反过来也一直吸引着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前赴后继地报考医学院校,投入医疗卫生事业中去。这早已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保障着高等医学教育的精英化特点。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目前这种良性循环在我国还无法运行起来。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解决。

2如何实现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精英化医学教育

切实落实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精英医学教育,需要继续深化教育改革,也需要理清思路,把精英化教学理念落实在医学院校招生和培养的各个环节当中。

2.1首先,要真正落实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充分认识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医学教育具有专业化程度高、实践性强、教育成本昂贵、培养周期长、社会期望值高等特点。而这些都是医学教育具有的精英教育的特征。

2.2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来确定医学院校的招生规模。同时也可以逐渐减少本专科的招生人数,把精英化的教学理念体现在研究生教育阶段。

2.3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医学精英化教育,教师资源是重中之重。只有一流的医学大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医学人才。教师的高尚情操、精湛医术、科学素养等优秀品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5]。

2.4建立医学预科或者建立医学生横向分流制度。建立医学预科,让希望报考医学专业的高中毕业生了解医学专业和熟悉医学专业,避免盲目、错误的选择医学专业。建立医学生横向分流制度,即对于并不适合学习医学的医学生,在高等教育的头几年给予其畅通的选择其他专业的机会,允许医学生的再次选择和分流,这也是切实落实精英教育的必要举措。当然,也可以部分尝试学习美加教育模式。进行本科后医学教育,部分重点中医院校近年实行的非医攻博[6]就是在这方面很好的尝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5要逐步加大办学经费的投入。医学教育是需要高投入的,不但政府要增加对医学院校办学的投入,学校也要多渠道筹措资金,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也要加强学校办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原本办学条件就比较差,扩招后使得教育资源更加匮乏,许多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不能构建,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也难以保证。

2.6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建立新型的复合型教育模式。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交叉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新形式的医学难题将会接踵而至。而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不断涌现出来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可能会导致社会问题增多。21世纪的医学教育必须抛弃原有的生物医学教育模式,建立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只有不断探索、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

2.7尽快与国际接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真正实现医学精英教育,必须借鉴医学教育优秀标准,重新确定招生规模、资源配置、教学投入、师生比例等。而且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招生人数、专业设置以及相应的办学经费。与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接轨也有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

实现我国医学教育的精英化模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利国利民,造福后代。但其实现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和奋斗!

参考文献

[1]徐文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公平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3-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技教育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3]黄万武.杨东亮.中外医学学位制度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5):16-22.

[4]王忠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1-34.

[5]郭淑英,等.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研究[M].第二版,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12:274.

[6]邓铁涛.关于“非医攻博”的教育问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