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效果分析

高博张慧慧(通讯作者)

(北部战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一科)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我科收治的42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对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效果确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心肌梗死;个性化护理干预

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出现动脉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导致冠状动脉堵塞,血流中断,心肌因持久性缺血和缺氧而发生坏死。冠状动脉痉挛和心肌氧耗量增加也可导致MI[1]。MI常见的诱因有过劳、暴饮暴食、便秘、激动、寒冷刺激、吸烟和过量饮酒等。MI临床表现主要有胸骨后疼痛、进行性心电图的改变、血清心肌酶活力的变化、心律失常、红细胞沉降率增加、白细胞增多、发热,甚至发生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指冠状动脉急性缺血缺氧所导致部分心肌的坏死,发病急,病情危重,是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2]。老年患者多伴发多种基础疾病,因此根据患者特点,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积极作用,明确个性化护理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我科收治的42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区间在67至85岁,平均年龄(78.6±1.42)岁。患者的原发病因、病程、性别构成和年龄分布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了解该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以随机方式将4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吸氧护理、心肺复苏、镇静与止痛、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等;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常规模式基础上,根据其年龄、性别、致病原因、患病时间及疗程进度等情况,重点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比对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

1.3.1迅速出诊

根据出诊制度,随时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接到呼救电话之后,简单了解患者的病情,迅速派出急救车,主动与患者家属联系,了解患者的情况,并指导家属给予适当的急救,尽量争取更多的急救时间。

1.3.2个性化急诊护理

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对患者予以制动。对于有意识的患者,主动与患者多交流,安慰、鼓励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帮助其建立信心。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急诊护理过程中的动作要尽量准确、轻柔、熟练,获取患者和家属的信赖,密切检测生命体征变化,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准备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1.3.3个性化转运护理

待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后,应与患者家属沟通,获取家属的同意后及时进行转运。转运中,患者平卧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3.4个性化心理护理

因急性心肌梗死病情急,发展快,发病时患者易产生不稳定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跟患者进行沟通,根据其心理状况给予个性化安抚和鼓励等心理疏导,增强患者的信心以及对后续治疗的配合。很多老年患者被确诊急性心肌梗死之后,其心理压力增加,会有明显的焦虑感、恐惧感,甚至绝望。因此,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为患者讲解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3]。鼓励、安慰患者,排除患者烦躁、紧张的情绪,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乐观面对并积极治疗。

1.3.5个性化疼痛护理

护理人员要认真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要尽快止痛。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镇痛、镇静药物,给药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面色的变化,以防药物对呼吸循环的抑制。

1.3.6个性化生活护理

(1)患者发病内最初72小时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减轻心肌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心肌进一步缺血缺氧、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如情况稳定,无并发症,第1周可以在床上活动四肢,第2周可帮助患者逐步离床站立,第3周可以在室内缓步走动,运动量以不引起心脏不适或气短为宜[4]。

(2)应给予患者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适量纤维素、足量蛋白质的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前3天进流质饮食,待病情稳定后改为半流质饮食,逐渐进普食,不宜过饱,适量饮水,避免进食过多增加心脏负担。还需要强制戒烟戒酒。

(3)叮嘱患者排便时避免用力,必要时可根据医嘱使用缓泻药。

1.3.7个性化并发症护理

常见并发症是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及心源性休克。当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四肢湿冷时应高度警惕,观察心率、节律、血压和胸痛变化,争取早期发现,尽早处理[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通过实施上述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组有20例患者取得明显疗效,显效率为95.2%;对照组有18例患者取得明显疗效,显效率为85.7%。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二者相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例数(%)]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尤为显著,老年患者的整体机能下降,耐受力较差,若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未得到及时的诊治,极易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及早给予个性化院前急诊护理干预,能为后续的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是非常必要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病情发展快,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采取急诊溶栓治疗,但患者多伴有恐惧护理、焦虑、厌世等不稳定情绪,为保证患者的预后,还应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护理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生命指标,给予止痛、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处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与患者交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帮助患者建立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根据患者的恢复状况,给予个性化的功能恢复锻炼,帮组其早日回归社会;整个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医院护理工作与时俱进,坚持患者生命至上的理念,使临床护理措施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个性化。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缩短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立敏,程啸天.个性化护理对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不良情绪的干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3):210~211.

[2]肖彩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过程中奥马哈系统个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探讨[J].饮食保健杂志,2016,3(6):69~70.

[3]张益锋,杨艳莉,康勉励.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2)114~115.

[4]魏万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急诊急救护理的作用分析[J].家庭医药杂志,2017,(3):15.

[5]张益锋,杨艳丽等.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