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乳腺肿块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改良式乳腺肿块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价值研究

尚忠明

尚忠明

(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血管乳腺甲状腺外科646000)

【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式乳腺肿块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区段切除术,实验组采用改良式乳腺肿块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时间、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外形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血肿、术后积液、术后感染及病灶残留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乳腺肿块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取得较好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改良式乳腺肿块切除术乳腺良性肿块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244-02

乳腺肿块是女性患者的高发病,尤其是育龄女性,大多数为良性肿块,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胀痛和乳内肿块,常见的疾病有慢性乳腺囊性增生症、乳房纤维腺瘤、乳导管内乳状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块[2],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改良式乳腺肿块切除术因具有彻底、方便、经济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行改良式乳腺肿块切除术的92例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行改良式乳腺肿块切除术的92例患者,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实验组(n=46)。对照组46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0.24±8.31)岁,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7例,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症15例,乳腺纤维腺瘤11例,乳腺脓肿3例。实验组46例,年龄25~43岁,平均年龄(34.05±9.23)岁,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9例,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症16例,乳腺纤维腺瘤9例,乳腺脓肿2例;所有患者无严重内科疾病。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3]:患者采用平卧或侧卧位,头部稍偏向健侧,若肿块位置较深,可垫高患侧肩甲部,便于触诊,常规采用消毒后铺洞巾,采用局部麻醉,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充分暴露肿物,切开腺体组织,游离肿物,对于较大肿物及与周围组织粘连的肿物或界限不清晰,分离后切除肿物,如在分离过程中破损,需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避免肿物及内容物残留,充分止血,逐层缝合,术后加压包扎48~72h,抗感染治疗3d。

1.2.2实验组[4]:麻醉方式及体位与对照组相同,采用局部麻醉,切开腺体组织后充分暴露乳腺肿块,将肿块游离,若肿块和周围组织粘连或界限不清晰,首先需将乳腺表面进行皮瓣分离,后行切除手术,术中保留残腔,将切口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电凝刀烧灼残腔表面,在确认止血成功后以及避免淋巴漏出现后放置引流管,维持2~3d,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不需要加压包扎。两组患者术后均将切除标本行病理检查为良性肿瘤。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时间、愈合时间及外形良好率等,以及并发症:术后血肿、术后积液、术后感染及病灶残留。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实验组疼痛时间、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外形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3讨论

近年来,临床上发现越来越多的女性患者患乳腺肿块,且逐渐年轻化,其中大部分为良性肿瘤,有报道显示,大部分乳腺癌是由良性病变演变而来的,因而临床医师及患者要重视乳腺肿块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减少乳腺癌的发病率[5]。目前,临床上治疗乳腺良性肿瘤首选手术方法,如区段切除术和单纯乳房切除术、单纯肿块切除术等,但术后乳头和乳房的外形受到影响,形成瘢痕是永久性的,对美观造成影响,不符合女性患者的审美要求,且传统手术充分暴露肿块,需要在乳房上切开较大的切口,切除后完全缝合,防止遗留残腔,但手术后疼痛时间和愈合时间延长,缝合过多导致牵拉变形,影响美观。乳房作为女性美的标志,通常受到女性的关注,现在乳腺疾病年轻化,医生需要加大乳房保健的宣传力度,呼吁女性朋友要关心自己的乳腺健康,学会乳腺的自检,通常在月经结束5~7d检查结果较准确,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化。随着检查技术的发展,钼靶X线、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穿刺活检术等检查方法的应用,大部分乳腺肿块在术前已基本明确性质[6],在术中需要医生根据经验作出判断,及时面对突发事件,保证患者的安全。临床一线医生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坚持理论学习,真真正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保证患者的安全,解除病痛折磨,救死扶伤。医生在手术前要向患者详细交代手术注意事项、配合方法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不露项目,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将手术的风险降到最低。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疼痛时间、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外形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血肿、术后积液、术后感染及病灶残留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手术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首选方法,本文采用改良式乳腺肿块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进愈合,使乳腺切口美观,改良术士有助于减少术后血肿、积液及病灶残留,降低了感染率,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刘忠.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9):376-377.

[2]马超,李晓川,梁亿波.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5):254-255.

[3]陈琦,张晓君,王景,等.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48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9):110-111.

[4]高金亮.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123-124.

[5]杨正弦.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2A):94-95.

[6]曾家琛.超声在诊断乳腺肿块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