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 1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杨艳郑晶晶

杨艳郑晶晶(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3171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将9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训练。结果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提高。步行恢复率达62%,坐位、站位85%达到平衡。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脑卒中患者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良肢位;康复护理

脑卒中通常是指急性脑血管疾病,起病急骤,可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的一组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由于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而偏瘫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60%~80%,其中15%的病人日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地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脑卒中偏瘫早期的康复护理有重要意义。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对我科2011年8月~2011年12月住院的9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护理。经头颅CT检查确诊出血36例,脑梗死58例,女40例,男54例,年龄42~76岁。均系首次发病,发病即日或半周内入院,均有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住院时间15~54天。

2康复护理训练内容

2.1良肢位的保持

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要求患侧上肢处于伸展位(将整个上肢放在一个枕头上,肩外展50°,内旋15°,屈40°,肘腕、手指诸关节均伸展)。下肢为屈曲位(髋、膝于屈曲位,踝关节于中立位,背屈90°伸髋、膝、足下放置垫袋,防止髋内,外旋)。可用软枕帮助,无论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均应注意。

2.2按摩和被动运动

尤其要注意患侧手肩、下肢的按摩,达到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按摩应轻柔缓慢进行,对瘫痪肌予以按摩揉捏,对拮抗肌予以安抚性推摩使其放松。按摩后,进行各关节被动运动,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做髋关节和肘关节活动时,活动幅度不宜过大,注意手法柔和。

2.3体位转移和平衡训练

早期在床上练习翻身,开始先做双髋向两侧摆动,然后带动躯干向左右移动,当患者能进行翻身和半桥动作后,可训练坐位,脑梗死发病后生命体征稳定后48h,脑出血发病后2周左右可以开始进行这项练习。先从健侧卧位坐起,再到患侧卧位坐起,从协助到独立坐起。之后两腿下垂,坐在床边,进行坐位平衡练习,1周后可进行站位、步行及上下楼梯的训练。

2.4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手的技巧性、四肢的精细协调训练,运用正确的姿势反复训练握笔,穿脱衣裤,协助患者逐步学会洗脸、刷牙、如厕等。

2.5肌肉松弛训练

以心理疏导和被动运动的方式,缓解肌肉紧张。

2.6心理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心理的不同阶段给予疏导、支持、鼓励,疏导其家属、同事对患者的宽慰、树立力所能及的生活目标,使其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主动锻炼。

3护理体会

94例患者发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够刺激部分脑细胞产生功能代偿,使神经系统尽快建立新的联系。另一方面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同时对健侧肢体训练,促进了其对患侧肢体恢复的影响。经平均34天治疗及康复训练后取得明显疗效。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提高。步行恢复率62%,坐位站位85%达到平衡,且康复训练越早效果越明显。住院期间,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并发症如肩手综合征、肌萎缩、关节痛、褥疮等明显降低,对出院后的继续康复大有帮助。

(收稿日期:201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