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肠镜麻醉临床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无痛胃肠镜麻醉临床应用体会

李萍

鹤岗市中医院154100

【摘要】无痛胃肠镜麻醉药物的有效选择,一方面能够通过药物计量有效降低患者手术痛苦程度,以便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展不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麻醉药品的有效选择与调控,同样可降低患者恶心、呕吐与烦躁情绪的出现的概率,并能够使患者术后短时间恢复健康。本文基于无痛胃肠镜麻醉临床应用展开分析,在明确麻醉药物选择与方法的同时,期望能够为后续临床医疗工作的开展通过良好参照。

【关键词】无痛胃肠镜;临床效果;临床应用

一、无痛胃肠镜临床麻醉研究意义

根据以往胃肠镜临床检查资料可知,胃肠镜通常会对患者胃部造成较大的损伤性与刺激性,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此便极大增加了患者对胃肠镜临床医疗检查的抗拒性,甚至会直接耽误患者病情的最佳诊断时间。而梧桐胃肠镜诊疗技术是近些年基于此类问题研发出的新型诊疗技术,此类技术具备高清晰度的优势,并且能够为医师提供更详细的资料参照,在现阶段医疗系统内已经被广泛应用。期间,无痛技术主要是利用麻醉措施,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细致分析后,提供的局部麻醉手段,不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胃肠镜手术的痛苦程度,同时更能够降低手术的刺激性,以便患者身体康复速率加快,并降低患者对肠胃镜检查措施的排斥感,以此为临床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以往无痛胃肠镜临床医疗麻醉技术资料可知,麻醉药品主要的分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与丙泊酚联合氯胺酮麻醉两种方式,若要提升麻醉手术的整体水平,则必须根据二者试验资料判断适宜的方法,才能为后续胃肠镜诊疗技术的落实提供帮助。

二、试验资料与方法分析

1.试验资料分析

本次试验选用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间收治的80例无痛胃肠镜麻醉患者展开分析,期间选用随机筛选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内男性22人,女性18人,年龄区间为29~77岁,平均年龄在54.23±5.31岁之间;对照组男性23人,女性17人,年龄区间为30~79岁,平均年龄在53.87±5.27岁之间,从患者群体年龄与性别角度来看,实验材料并无明显差异性,故满足统计学在资料选择方面的要求。

在试验资料选择过程中,相关医师应根据患者身体健康状况判断是否需要接受无痛胃肠镜手术,并且是否存在对手术不利的因素。确保不会对患者身体健康带来较大损害后,必须向患者亲属及本人征求意见,而后才能将无痛胃肠镜麻醉手术落实。

2.试验方法分析

根据麻醉手术要求,患者在胃肠镜检查前一天夜间应禁止饮食。而后在胃肠镜检查前半个小时内注射10mg地西泮及0.5mg阿托品,以此降低患者唾液分泌量,降低患者术前紧张的情绪。之后对照组的患者则选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丙泊酚剂量为200mg,芬太尼剂量为0.1mg,由此降低患者疼痛程度;而观察组则选用丙泊酚联合氯胺酮麻醉方式,丙泊酚剂量为200mg,氯胺酮剂量为50mg缓和输注,待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再移至操作台上实施胃肠镜检查工作。

3.判断标准分析

在胃肠镜检查过程中,通过仪器与观察判断两组患者SpO2、BP、HR等激素分泌的状况,由此判断实际麻醉的效果。另外,相关医师需根据术后患者身体恢复与不良反应状况深入分析,以此判定麻醉技术与药品选用是否正确。

4.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由医师在临床手术与术后观察中得出资料,而后通过经济化数据统计软件录入,待重组与解析后,再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表示,同时以X2检验,以此判定试验是否满足统计学原理。

三、试验结果分析

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无痛胃肠镜检查,且两组患者SpO2、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四、试验结论分析

无痛胃镜检查采用了最新的无痛技术避免了传统胃镜检查不耐受的缺点,而无痛技术则主要是通过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始终处于无痛状态。绝大部分患者都处于睡眠状态,这种方式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方式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及恐惧躁动现象,使得检查也更加顺利。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检查后三十分钟即可出院。

因此,在实施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麻醉药物就显得非常重要。丙泊酚是一种新型的全身静脉麻醉用药,该药物的药理主要是通过激活GABA受体-氯离子复合物,从而产生镇静催眠的效果。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丙泊酚的麻醉效价是硫喷妥钠的1.8倍,该药物起效时间短、起效迅速,并且在体内的代谢和清除也非常快,正是由于这些优势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此之外,该药物能够抑制二氧化碳的通气反应以及降低颅内压及眼压,减少脑耗氧量和脑血流量,但丙泊酚的镇痛效果较差。随着丙泊酚的广泛应用,临床研究表明,在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过程中采用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麻醉效果,还能够在麻醉后产生很好的镇痛和镇静作用,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注射时的疼痛感,同时对预防心理失常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按照标准使用剂量一般都不会引起呼吸抑制,且患者在完成检查后很快就能清醒,不会给患者带来任何的不适,同时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呼吸等也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芬太尼是另一种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物,该药物亦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但过多使用往往会加重患者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同时,剂量使用过大的时候还会引起患者出现呼吸抑制。

本文采用分组对照的形式,对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80名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研究结果发现,在无痛胃肠镜检查过程中采用丙泊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五、结语

无痛胃肠镜技术是我国肠胃病情检查的主要手段,在此技术落实期间,相关医师必须结合现代无痛理念,提供适宜的麻醉药品与方法,才能降低患者检查痛苦程度,并避免肠胃镜对患者胃部带来的刺激性。期间,根据实际肠胃镜检查资料可知,不同的麻醉药品效果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性,如何确保麻醉手术效果能够为患者所接受,便是现阶段临床医疗工作所关注的焦点。故而,在论述无痛胃肠镜麻醉临床应用期间,必须明确两组试验对象麻醉措施与药物效果的差异性,由此判断是否贴合无痛肠胃镜技术的要求,使患者不再排斥肠胃镜检查措施,才能为后续临床医疗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全面的数据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成群.无痛胃肠镜麻醉的临床应用[J].医疗装备,2017,30(17):15-16.

[2]黄振强.无痛胃肠镜麻醉的临床应用体会[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7):00277-00277.

[3]林菁菁.无痛胃肠镜麻醉临床应用体会[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11):00073-00073.

[4]揭仙容,黄波,肖翔,等.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在老年无痛胃肠镜中的临床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1):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