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在骨科使用中被迫拔针情况分析与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2

留置针在骨科使用中被迫拔针情况分析与干预

姚晓红刘晓妤

姚晓红刘晓妤

武威市人民医院(甘肃武威733000)

【摘要】目的降低留置针被迫拔针率。

方法对使用留置针病例进行分析、归类,建立留置针管理小组,履行告知义务,实施个性化干预措施。

结果留置针被迫拔针率由前期的34.43%,中期的23.13%下降到后期的12.12%。结论规范操作,成立管理小组,对患者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实施个性化干预措施,明显地降低了被迫拔针率。

【关键词】留置针管理小组个性化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11-69-02

静脉留置针,临床上主要运用于紧急抢救和日常给药。对于骨科患者来说,留置针给危重患者抢救和休克病人输血补液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通道,减少了血管穿刺次数,降低了对血管的破坏性,同时也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了护士工作量,使患者在输液的同时,可以进行正常的功能康复训练。但我科留置针使用情况仍不理想,一部分只能使用1—3天,其他能使用3—5天。我科于2009年10月成立了留置针管理小组,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管理措施,经过2年多的实践,被迫拔针率明显下降,现报告如下:

1资料分析

我科于2009年1月至2009年9月使用留置针患者共122例,年龄在1—82岁,根据静脉条件,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不同型号的留置针,并选用3M贴膜固定,留置1—3天被迫拔针42例,被迫拔针率为34.43%(正常留置时间为3—5天)。其中贴膜松动、卷起,枕头失去固定,未及时处理,脱出血管外6例;药物刺激性大,加之输液速度过快,出现机械性或化学性静脉炎8例;封管液浓度、剂量不够或封管液注入方式错误,引起局部血管疼痛、变硬、红肿8例;腰椎、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家属因担心针头脱出,有意减少下肢被动活动,形成局部静脉回流障碍2例;针头堵塞18例,其中患者体位不当,长时间压迫使用留置针的肢体,血液回流阻碍,导致血液在针头部凝固形成血栓7例;另外11例输入血液制品或脂肪乳后未及时冲管,导致血液及药物沉积,管腔变窄,造成非血栓性堵塞。

根据被迫拔针情况,主要由医源性因素和非医源性因素造成。医源性因素包括:护士操作环境、操作过程、操作规范性、固定方法、使用封管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留置针维护管理情况;非医源性因素有:季节、患者年龄、疾病史和既往病史、身体状况、生活条件、输入药物、治疗间隔时间、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留置针使用自我保护情况。根据这16个因素进行分析,确定7个主要影响因素:患者年龄、疾病史和既往病史、输入药物、患者对留置针知识知晓情况、使用封管液,操作规范性和护士对留置针管理情况。针对这些主要因素,我科于2009年10月成立了留置针管理小组,针对被迫拔针的因素,进行了全方位干预。

2干预措施及效果

2.1干预措施

2.1.1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并建立留置针使用记录本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的2006版《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和《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中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法》,结合本科室临床实际情况,制定了留置针操作流程。建立留置针使用记录本,其中包括:姓名、年龄、诊断、凝血功能、置针日期、置针部位、置针护士姓名、封管液名称和量、管理情况、管理护士姓名、备注等。记录本的使用便于护士掌握病区患者使用留置针的情况,有效地进行管理。

2.1.2成立管理小组:留置针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宏观指导,下设6名护士具体实施,其中包括2名经验丰富的责任组长负责监督、指导其余4名护士进行管理,每个班次至少1名护士参照记录本的记录情况,负责检查患者的留置针是否通畅,贴膜有无松动,穿刺点有无渗血、感染,局部有无静脉炎的发生,患者有无不适感等,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和详细记录。小组成员经常互相交流,以提高管理水平。

2.1.3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接受能力的患者,以不同的方式告知患者有关留置针知识。主要方式有:向患者分发相关内容宣传单、组织患者及家属观看幻灯片、口头告知、运用模拟人或真人给患者或家属示范等。主要讲解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常见并发症和预防措施以及其护理常识:在留置期间,患者活动或更衣时,不要将其拽出或勾出;如贴膜污染、卷曲,穿刺部位发红、发热、疼痛等应及时通知护士;平时将留置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避免穿刺部位受压和用力;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穿刺部位不能淋湿等。

2.1.4加强护理人员相关内容培训:运用听讲座,看录像、图片资料,开展留置针操作比赛等形式加强护理人员对留置针有关技术与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省内外多次外出学习培训,并邀请院内外专家进行讲座,把留置针使用的新技术、新观点、新理念传授给护士和实习护士,全面提高护士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1.5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干预措施:

2.1.5.1血管的选择:对使用留置针的患者,操作前应先对患者的静脉、病情、所用药物等先进行评估,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注射部位及血管。一般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对一般病人可选择四肢表浅静脉;对上下肢多处损伤,长期输液四肢表浅静脉不易寻找,病人休克时需快速输液,抽血标本及输血,昏迷、躁动等患者可采用颈外静脉留置;烧伤病人尽量选用先上肢后下肢;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尽量避免在下肢使用留置针,以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留置针的选择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选用细、短的留置针;而对颈外静脉,需快速大量输液、输血、抽血作血标本者可选择型号相对大的留置针。

2.1.5.2穿刺方法:穿刺前先将输液管空气排至过滤器,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再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冒内,再次排尽空气,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

2.1.5.3合理固定针头:尤其是老年患者,因老年患者多数伴有缺钙,易出汗,易致汗

液增多,皮肤松弛导致贴膜松动,脱落,可以在贴膜边缘再用医用胶布加强固定,避免针头脱出,延长留置时间。

2.1.5.4正确封管:成人一般使用稀释的肝素纳,但是有些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小儿凝血机制较差,运用肝素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因此,输液完毕时使用生理盐水正确的进行正压封管。输入脂肪乳后采用推一下,停一下的方法封管,使封管液在肝素帽内形成小漩涡,更有利于把残留药液冲入血管,防止发生堵塞。

2.1.5.5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在留置针使用和健康教育中,采用系统健康教育干预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减少了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提高。

2.2效果

自我科成立留置针管理小组之后,1-3天被迫拔针率前期2009年1月至2009年9月的34.43

%(42/122),中期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的23.13%(31/134),下降到后期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的12.12%(16/132),呈明显下降趋势,效果良好。

3总结

我科留置针管理是借鉴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PICC管理经验。留置针管理小组的成立,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护士资源,使有限的护士资源在留置针的护理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从制订规范操作流程,建立留置针使用记录本,到成立管理小组,给患者作好相关知识宣教,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内容培训,再到对不同患者实施个性化干预措施,每个环节都细致入微,有效地降低了留置针的被迫拔针率,延长了其使用时间,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使留置针的使用得到了合理的保护。

参考文献

[1]章春芝,薛志芳,池亚丽,等.PICC在胸外科应用中被迫拔管情况分析与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31-932.

[2]李淑媛.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80例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36):189.

[3]雷玲,付慧敏,王海燕.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07,5:73.

[4]张丽华.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09,8(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