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联合腰痹止痛丸口服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热敏灸联合腰痹止痛丸口服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牛红英赵栩卜景华黄金

牛红英赵栩卜景华黄金

锦州市中医医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腰痹止痛丸口服疗法在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对照法,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热敏灸治疗配合中药腰痹止痛丸口服,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均卧硬板床休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95%,两组痊愈和显效的患者的疗效相比较有显著的意义(P=0.000﹤0.01)。结论:热敏灸联合要比止痛丸口服治疗腰椎盘突出症与常规治疗方法的总体疗效无差异,但是痊愈与显效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热敏灸、腰痹止痛丸、疗效

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治疗上方法很多,但效果都不太理想,我们康复中心采用热敏灸加口服我院自制中药腰痹止痛丸治疗腰间盘脱出症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其结果汇报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中心收治的腰间盘突出患者120例。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43.2岁;病程20天~18年;对照组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41.8岁。病程23天~17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20例均按《实用骨科学》拟定的诊断标准:a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痛;b严重的出现跛行;c腰肌痉挛,脊柱畸形和活动受限;d棘突间旁侧压痛与放射痛,伴有皮肤感觉障碍,支腿抬高实验阳性,加强实验阳性。CT与MRI检查相符。

二、治疗方法

治疗组:(一)热敏灸治疗,患者俯卧位,全身放松,选取督脉、夹脊穴、疼痛部位及邻近部位,还有一些特殊的穴位为腰间盘脱出的热敏点分布,如至阳、关元、委中、阳陵泉、委阳、昆仑等高发穴位。

先采用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在采用雀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1分钟激发经气,最后再施以温和灸加以渗透扩散,开通经络。督脉及痛点采用单点灸,夹脊穴采用双点灸。

(二)中药口服:治疗组同时口服我院自制的中药制剂腰痹止痛丸,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一丸,两周为一疗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口服根痛平、弥可保,中频电及超短波治疗,日一次。

两组均平卧硬板床休息,两周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三、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分四级:a临床治愈:腰痛及相关症状全部消失,直腿抬高在80度以上,恢复原工作,随访三个月无复发。显效:腰部疼痛近乎消失,恢复原工作,直腿抬高进60度以上,仅劳累或天气变化时有轻度疼痛,或病情由轻度转为重度。有效:症状和体征有减轻和改善,直腿抬高有进步,病情不稳定,停药后有复发,对重体力劳动有影响。无效:连续治疗两个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3.2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附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n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607473198.33%

对照组6001839395%

两组对照比较P﹥0.05。

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体疗效无差异。

附表2将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人数与显效人数再进行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N痊愈显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6074993.3%

对照组6001830%

两组对照比较P﹤0.05。

说明治疗组的痊愈和显效的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四、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和下肢的放射痛的原因,主要由物理压迫,化学刺激和免疫反应,也有有学者提出:淤血和脊膜高压学说祖国医学属“痹症”。中医认为,本病属腰痛痹症的范畴。痹:乃风、寒、湿三气杂合而成为痹。风、寒、湿等邪气外侵或受外伤或兼过劳,导致“肾亏腰痛”,“淤血腰痛”“气滞腰痛”等。《诸病源候论腰腿疼痛侯》曰:肾气不足,首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出现腰腿痛。故我们采用热敏灸疗法,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非热感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热敏灸强调热敏点,热敏点对艾灸热刺激敏感,艾灸热敏点极易发动循经感传,艾灸热敏点能高效率发动感传,热敏点是灸疗的最佳选穴。通过艾热的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发动感传,从而达到温经散寒,舒经通络治愈病症的效果。

总之,通过以上临床观疗效观察表明采取热敏灸联合腰痹止痛丸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胥少汀,等。主编,实用骨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2.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

3.周天健,李建军,主编,脊柱脊髓损伤现代康复与治疗,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蒋位庄,主编,中医骨病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徐春娟.芦琴.热敏灸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4).74~76.

6.田宁.热敏灸疗法在痛症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09.07.107~108.

7.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的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7.3.1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