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体制下电气自动化管理的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安全生产体制下电气自动化管理的措施探讨

何熙图

黔南朝阳发电有限公司贵州省荔波县5584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飞速发展,电力部门体制也进入了改革时期,并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让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目前电子工程自动化覆盖范围较广,在例如电气技术、电机技术信息、网络操作技术等领域都有体现。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但是目前电子自动化技术在管理方面能存在较多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在实现电子自动化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采取合理规范的管理措施,为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努力[1]。

关键词:安全生产体制;电气自动化;管理措施

根据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不难看出,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应用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电气自动化是我国信息科技技术不断发展变革的具体体现,被各个重要领域广泛使用,尤其是在电力工程的生产中。我国科学技术创新与研究的不断加快,也使电气自动化技术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在满足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同时,实现了大范围推广和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现实意义,我国的电力工程也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得到了快速发展,提高了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

一、安全生产体制下电气自动化管理理念与意义

(一)电力安全生产体制概念

电力生产规律和生产特点以及电力生产对社会的作用共同决定了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国家大力提倡电力生产改革的新形势之下,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极其重要,关系到电力生产工作人员以及人民群众人身安全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安全和社会稳定,也对电力企业自身生存发展和效益创造有着关键的影响力。相较其他企业,电力企业更应明确安全生产目标,防止影响国民生活安全的重大事故发生,尤其是电力生产中员工的人身伤亡事故。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从企业技术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职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行为规范等方面加强管理[3]。

(二)电气自动化在安全生产体制下的意义

电气自动化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统称,是电气信息领域的新兴学科,近年来随着该专业与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关联性的不断加强,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已经成为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由于电气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质量监督、安全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电气自动化工程的质量对后期的安全操作及设备使用寿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提升系统运作安全性、提高系统管控有效性、充分发挥电气工程应用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工程质量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在社会需求不断加大的背景之下,如何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质量管理成为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4]。

二、电气自动化管理安全现状分析

(一)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缺失

电力设备属于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电力设备能否正常运转对实现电力正常供应、确保电力生产工作的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许多企业对于电力设备的运行缺少专业性的维护和保养,导致设备老化,使用率较低,在用电高峰阶段设备都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出现电力故障就是必然的了。此外,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属于新型提升技术,因此对电力设备要求较高,传统电力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生产运营的基本需要,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较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用电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虽然已经在提升电力工作效率,实现电力技术创新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由于技术性的局限和阻碍,对电力运输过程造成了一定影响。由于区域差异性,部分地区的电网设计等仍处于十分落后的阶段。对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设备使用性极低,即使运用了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无法保障电力输出的正常运行,衍生出许多安全问题。

(三)电气自动化管理措施不完善

相对其他技术而言,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在我国属于引进较晚的新型技术,相关专业人才较少。此类系统对于技术人员的专业程度、综合素质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具备完善的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规范、形成有效管理体系尤为重要,能够合理避免出现分工不明确、职责划分混乱等问题,导致管理难度加大,出现工作漏洞,增加安全隐患等问题。

三、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措施探讨

(一)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要加强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必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目标,加强目标制定、修正、实施与考核等环节。坚持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构建逐层递进的管理序列,强化人员事业心责任感,培养安全意识,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安全管理机制。对工人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安全管理考核机制,从安全管理的规范性和故障出现后的急救措施开展等多方面对工人进行综合考评,帮助工人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安全责任感。

(二)提高人员技术水平、完善技术管理

自动化技术的实施对对于电力工作者维护和管理工作要求相对较高,但现有电力工作者综合素质水平有限,导致很多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生产目标,对故障的解决能力较低效率不高。为确保电力工作的安全开展,自动化系统正常运行,,企业需要强化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指导,加深技术人员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有效提升技术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技术管理经验,确保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安全实施。加大系统升级所需资金投入,杜绝因设备老化导致的新兴技术运用故障,实现自动化技术与电力设备有效融合,达到效益最大化的工作目标。

(三)强化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促进日常工作精细化

针对电力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建立对应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对员工设备维护能力进行考核,养成定期检查、故障报修、紧急处理能力。在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前提下,通过加强电气设备的日常测试与检查,保证产品安全性能。对商业区、工业区、老宅区进行用电安全检查,保证装置、设备、机械在绝缘和接地方面的正确,电子电器产品的最终产品测试等等方式杜绝电气安全隐患。落实精细化管理,做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完善机组运行方式,节约资源。将各项参数指标细化,划分月度目标范围逐级完成。

(四)建立预警机制,完善应急物资储备

安全事故的发生通常无法预知,采用人力控制效果较差。因此需要电力企业建立电气自动化预警机制,从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处置管理几方面入手,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对影响安全的因素利用信息平台进行数据评估监控。采取有效管控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及人员伤亡的发生。使应急管理措施更具科学性、高效性。同时应储备完善的应急物资,分类管理存放,配备管理人员,保证物资充足供应并在出现损耗和缺乏时及时进行补充。

(五)持续开展风险分级防控,完善人员风险识别

规范人员作业行为和突出作业场所风险,开展行业作业和环境安全风险辨识与控制工作,从触电、物体打击、高空坠落、灼烧、淹溺、中毒、窒息、爆炸和火灾、厂内车辆伤害、其它伤害等伤害类别,编制完善《安全风险清单》;针对生产技术人员和一线作业人员现场工作,重点辨识管控作业行为和作业环境方面的安全风险,编制完善《岗位安全风险清单》及各人员风险识别卡,提高安全风险辨识和控制能力,完善安全风险和管控体系,补齐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短板。

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不仅是当前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核心技术之一,更是我国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途径。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广泛应用,为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提供安全可靠、稳定高效的生产保障贡献了重要力量。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增加了企业效益,促进了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蒋可.基于安全生产体制下电气自动化管理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6,8(1).

[2]李岩峥,张洪亮.基于安全生产体制下电气自动化管理措施[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2):00058-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