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元和胃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研究

/ 1

蒲元和胃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研究

李奎运郝丽华孙玉清

山东省栖霞市人民医院265300

【摘要】临床对糖尿病胃轻瘫病人进行蒲元和胃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疗效观察,A组病人服用蒲元和胃及依帕司他治疗,B组服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疗效对比,A组与B组有明显差异,分析结果p<0.01,结果建议糖尿病胃轻瘫病人服用蒲元和胃及依帕司他治疗。

【关键词】蒲元和胃;依帕司他;莫沙必利;糖尿病;胃轻瘫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7-121-01

1.资料

1.1方法从2013年至2015年将临床胃镜等检查发现糖尿病合并胃轻瘫病人随机分两组,A组给予蒲元和胃及依帕司他口服治疗,B组给予莫沙必利口服治疗,经1周治疗后均经胃镜及腹透等检查确定病人胃排空恢复情况,进行对比。

1.2结果

1.2.1胃排空好转对比

2.讨论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发生胃肠道症状比较明显,据报道高达75%,患者可有腹胀、恶心、呕吐、便秘、早饱、食欲不振等表现,表现为慢性胃炎、胃排空延迟、胃潴留,多为多方面因素引起【1】。可能与糖尿病引起自主神经病变传入神经通路敏感性降低有关。糖尿病胃轻瘫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胃轻瘫可引起口服药物的吸收,以及血糖的控制产生影响。因此,胃轻瘫是糖尿病营养不良、血糖控制不理想及反复出现酮症的主要原因,反复胃轻瘫易引起难解析的低血糖反应。糖尿病胃轻瘫属自主神经病变表现,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细胞变性,对动力协调有重要内源性抑制性神经元数目减少,迷走神经轴突发生节段性脱髓鞘病变,使胃的基本电节律传播减少,胃底紧张性收缩减弱,引起胃蠕动和分泌功能下降,导致胃排空延迟。胃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组成独立的胃肠神经系统,主要功能是调节胃肠蠕动,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时,可引起胃肠神经系统损害,胃肌收缩无力,蠕动减弱或消失、胃潴留和排空延迟。体格检查多有胃区叩鼓,严重有震水音,病人多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糖尿病引起胃动力障碍临床治疗多以控制血糖、改善胃动力等几方面治疗,因病人主要为胃动力障碍,因此,治疗方面多以胃动力药为主。莫沙必利为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和肌间神经丛的5-羟色胺受体,促进乙酰胆碱释放,从而增加胃肠道运动,改善胃肠道功能不良病人的肠道症状,莫沙必利不影响胃酸分泌,而胃潴留病人因胃内容物及液体会稀释胃酸,引起胃壁细胞大量分泌胃酸,引起胃炎表现,因此,莫沙必利难缓解胃酸变化,对胃炎表现效果不理想,引起症状反复发作。而依帕司他是目前唯一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减少山梨醇和果糖在周围神经组织的沉积,可以有效的改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有资料提示依帕司他可以使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平衡失调得到改善【2】。蒲元和胃胶囊由蒲公英、延胡索、香附、乳香等中药制成,具有疏肝理气、行气止痛、祛腐生新的功效。具有抑制胃酸分泌,调整胃肠蠕动,同时保护胃黏膜,促使胃肠排空。

依帕司他联合蒲元和胃可改善胃肠神经功能同时促进蠕动,莫沙必利单纯促进胃肠蠕动因糖尿病引起胃肠神经病变难以发挥临床作用,糖尿病引起胃肠神经病变后胃肠神经传导减弱,服用莫沙必利增加神经活动,但因糖尿病病变在先,因此,单纯服用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效果差。另外,糖尿病胃轻瘫及胃肠神经病变,能引起口服药物排空及吸收降低,因此难达到理想效果。而依帕司他口服后缓解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利于胃肠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胃肠功能,因神经功能恢复加蒲元和胃促进胃排空效果更加明显,而蒲元和胃作用非单纯神经兴奋药,因此,效果更明显。

结合A组及B组临床结果对比,A组效果明显优于B组,说明依帕司他联合蒲元和胃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效果更加理想,临床建议糖尿病胃轻瘫应用蒲元和胃及依帕司他治疗。

参考文献

[1]刘敏.依帕司他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2年12月第4卷第12期

[2]汤唯新.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8例。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