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本和谐发展——─课程改革评价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诚信是本和谐发展——─课程改革评价的思考

贺玉辉

湖南省衡阳县蒸阳中学贺玉辉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展开,本校也在这种时代潮流的推动下开始了两年的课程改革。所有的教师都在为课程改革寻求新的切入点,所有的专家、学者及有关领导也在为课程改革呐喊、助威、助阵。

经历一段时期的涌动,我们感到有喜悦,有欢笑,更有阵痛。“喜”的是课程标准提出“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学习”的目标,提出了人文化的学校教育理念,使中国教育摆脱了纯选拔式的教育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普及教育、基础教育,学生有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有了一种和谐的受教育的空间,真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终身学习。“痛”的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水平大幅下滑,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过于缓慢,单纯的考试评价体系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制约着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有关教育主管部门无法拿出一个较好的评价体系,因而严重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

针对这种状况各课程改革实验区相继进行了相应的课程评价调整,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对整个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不十分明显。因而构建一个较为科学的、系统化的评价体系成了每个课程改革实验教师思考的焦点。我认为构建一种以教师为主,学校为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适时监控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推动课程评价改革的发展。

其一,课程评价的根本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志向不同、兴趣不同、要求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评价中考虑这诸多因素。因而构建一种公式化的系统评价体系已经不可能。因为学生不是一种产品,可以用它的性能等多项指标来进行评价。多元的评价系统将会同时并存,并针对每为学生不同的个性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要达到这种评价的目标显然依靠教育主管部门来进行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太少,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主要是以公式化的方法进行评价的。例如一般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都是利用学生考试的得分进行综合测评,按照一定的比例评价到每个学校、学科、教师。这样就要求学校教师围绕这个评价系统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高系统比值,提高本校办学声誉。这样就完全扼杀了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也不可能在多方面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因而过于全面化、公式化的评价系统不可能做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也就不可能真正体现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更不可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其二,要达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评价的最直接评价者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因为真正了解每个学生兴趣、爱好、志向、要求的是每位教师。他们能够给每一个学生忠肯、合理、发展的评价。但现代社会那种扭曲的评价系统让每个教师的评价无法得以顺利的实施教师诚信评价的系数大幅下降。这就要求我们要率先破除旧的评价体系,同时培育新的诚信评价的根基,让每个教师能够具备真诚、真实、合理、发展的教育评价能力,并应用这种能力来评价每个学生,从而建立一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真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释放自己的全部潜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和情感,充分展现每个学生的不同风采。

其三,要达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评价的真实性还应该建立较为系统的学生发展“成长记录袋”。让每个学生真正看到自己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每个学生。

其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应该建立一个教师诚信监管体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发展的不同方面进行测评,确保各个学生有一个公平、公正、真诚、发展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