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常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常萍

常萍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山东2554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前收治的86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收治的72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对其实施急诊分诊常规管理模式及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为94.3%,高于对照组的84.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3%低于对照组的4.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并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诊;安全管理;实施方法;临床效果

医院急诊科主要工作是进行紧急治疗和抢救。该科室接收的重症患者较多且病情比较复杂,情况比较危急,急诊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有效和高质量的完成抢救工作。该科室的工作水平代表着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1]。现代急诊医学不仅要求院前的急救和急诊,还包括对急诊患者的护理服务,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是保证急诊治疗效果、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几率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针对我院开展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前后共158名急诊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意在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统计

选取我院急诊科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8例急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我院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前后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后为观察组,共72例,男性40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10岁至75岁,平均年龄(45.6±3.6)岁;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前为对照组,共86例,男性45例,女性41例,患者年龄9岁至77岁,平均年龄(46.7±3.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具有可比性,无显著差异(P>0.05)。入选患者及其家属均充分了解本次研究的相关内容,自愿配合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描述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具体为:

1.2.1建立健全的护理制度:结合各科室的具体病情制定综合性的护理制度,由护理人员落实。护理人员需及时告知患者家属实施各项检查的目的,操作方法及风险评估,在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操作[2]。

1.2.2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由科室护士长定期检查科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使用药物情况及设备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其中的弱点,针对问题进行强化。

1.2.3加强急救药物,设备及仪器的管理:由科室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定期清点,消毒,清洁急救药物并进行详细记录[3]。

1.2.4构建新型良好的护患模式:护理工作中注重以患者为中心,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实施针对身心的全面的护理服务,保证患者信任护理人员,对治疗护理操作的配合度高[4]。

1.3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患者人数采用例数(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取95%可信区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和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100.0%(72/72),对照组总体满意度为94.2%(81/86),两组总体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和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3.讨论

急诊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高效的急诊服务是保证急诊治疗的重要手段手。我院采取了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主要体现为:第一,改善急诊室条件,创造良好的急诊就诊环境,并对急诊和门诊进行明确区分,对急诊做出明确标示,给予患者明确的方向指导,便于患者及时就诊,同时要简化急诊就诊流程,减少患者家属心理负担;第二,完善急诊分诊的安全管理标准,减少急诊不急的现象,杜绝非急诊患者占用急诊资源的现象,降低急诊医护人员非必要的工作量[5];第三,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对分诊人员进行相关护理培训,并进行知识业务能力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年底绩效挂钩,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有条件的医院还应组织医护人员到管理理念先进的大医院进行实习考察。第四,加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传染病知识的教育,建立完善传染病隔离制度,同时要求护理人员操作时要佩戴医护用品,防治出现医疗风险[6]。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较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服务的对照组患者均显著更优,也印证了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急诊患者的显著促进效果。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并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范萍,许庆超,王丽君.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研究[J].医药前沿,2018,(26):286.

[2]陈莉.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施行价值探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868-2869.

[3]王珍.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10):158,166.

[4]张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及满意度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18):117.

[5]方文珍.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51):151,153.

[6]张美萍,杨文艺,石芬,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