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高血脂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王晓燕

王晓燕(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人民医院610200)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检验科进行健康体检者高血脂筛查情况及其探讨高血脂的危险因素,为高血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进行健康体检者为调查对象,采用手检分卡法和统计学方法(卡方检验)。结果①男、女高血脂症总检出率分别为42.57%和32.34%。②61~70岁组高脂血症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他们是高脂血症的易患人群。③不同年龄组、性别高脂血症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最高为18.08%,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检出率为11.91%,列第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检出率为7.39%,最低。三者的差异有显著性(χ2=12.79,P<0.05),且各型的检出率男性大于女性。④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血症危险因素是年龄、BMI、饮酒、高热能膳食摄入、吸烟。结论应针对3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高脂血症的预防,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对患者定期进行复检,追踪观察,以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控制或消除当地高血脂的危险因素,早发现、早治疗高血脂问题凾待解决。

【关键词】高脂血症体检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4-0085-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也逐渐增高,而高脂血症又常与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1]。为了防止像欧美国家那样过多及过早地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防止血脂水平上升是保健工作中应予重视的问题[2]。通过对我院检验科进行健康体检者高脂血症检出情况的研究分析,希望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指导,有效地预防疾病,降低患病率,从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0年1月至10月在我院检验科健康体检共有1394人,年龄在35~79岁之间,其中男性为686人,平均年龄60.15±14.08岁;女性为708人,平均年龄58.23±14.27岁。

1.2查体项目

进行了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压、X线胸片、心电图、B超(肝、胆、脾、肾)、空腹血糖检查。

1.3方法

1.3.1检测方法:所有观察人群,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清晨空腹抽静脉血,分离血清,用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

1.3.2统计方法:对各组心血管病易患因素检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高脂血症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1.4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总胆固醇≥5.23mmol/L(201mg/dl)和/或甘油三酯>1.7mmol/L(150mg/dl)判定为高脂血症。

2.结果

2.1高脂血症检出率:资料完整的健康体检者共1394名,其中男686人,女708人。检出高脂血症521例,高脂血症总检出率为37.37%。

2.2高血脂症的性别分布(见表1):从表中可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高血脂症的性别分布

ν=2χ2=15.55P<0.05

2.3高脂血症的年龄分布:由表2可见不同年龄组之间高脂血症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高脂血症的年龄分布

ν=4χ2=27.44P<0.05

2.4高脂血症各型的检出情况(见表3):在本文资料中我们将高脂血症简单分为高胆固醇血症(TC≥5.23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TG>1.7mmol/L)和混合型高脂血症(TC≥5.23mmol/L和TG>1.7mmol/L)。从统计结果发现,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最高为18.08%,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检出率为11.91%,列第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检出率为7.39%,最低。三者的差异有显著性(χ2=12.79,P<0.05),且各型的检出率男性大于女性。

表3各型高脂血症的检出率

ν=2χ2=13.75P<0.05

2.5高脂血症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为分析几种因素与高脂血症之间的关系,首先将所要分析的因素进行量化,以是否患高脂血症为应变量(是=1,否=0),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经济收入、BMI、饮酒、高热能膳食摄入、吸烟等10项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最后分析有6项因素有统计学意义,依次为年龄、BMI、饮酒、高热能膳食摄入、吸烟。具体数据见表4、表5。

表4.高脂血症危险因素的量化情况

3.讨论

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3,4,5],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或多或少出现进行性减退,在内分泌激素影响下,人体脂肪出现了重新分布,我国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04年排第6位,2008年排第5位,2010年排第4位。因此,高脂血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6]。本文显示,不同的年龄组检出率逐渐增加,61~70岁组的检出率最高,这可能与体力活动少、生理机能减退、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有关,他们是高脂血症的易患人群。因此,此年龄组人员更应该加强自身保健、合理安排生活、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

造成高血脂流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7],其中不乏社会、经济、环境、人口等因素。我们这次研究所分析35岁以上的人群高血脂的可能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在这些因素中,危险因素是年龄、BMI、饮酒、高热能膳食摄入、吸烟。说明暴露与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患高血脂可能性较大,提示早期减少或消除这些危险因素能起到防止血压升高的作用。高脂血症与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症密切相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本文资料显示:35岁以上的人群高脂血症男女总检出率分别为42.57%和32.34%,男性检出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工作紧张、劳累、缺少体育锻炼、面临家庭和社会双重压力,加之多喜肉食、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8]。由此可见,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适量运动、调整饮食结构、戒烟酒,对减少高脂血症的发生有好处[9]。

我国70年代高脂血症以高胆固醇血症型为主,而90年代以后高胆固醇血症型的患病率有所下降,这可能与目前生活水平有关。因为食物结构发生改变,脂类、碳水化合物、胆固醇类食物摄入明显增加有关[10,11]。本文资料显示,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为三型中最高(与文献资料显示基本一致)。对高脂血症进行分型有利于指导临床医师对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使降脂治疗具有针对性,以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肝胆疾病发生的目的[12]。应针对3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高脂血症的预防,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对患者定期进行复检,追踪观察,以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控制或消除当地高血脂的危险因素,早发现、早治疗高血脂问题凾待解决。

参考文献

[1]胡培英.24932名健康体检中高甘油三酯血症资料分析.浙江医学,2010;32(3):187-188.

[2]齐恩连.大学教职工高血压与高血脂发病情况分析.中国校医,2010;26(6):442.

[3]龚惠兰.罗新华.潘海燕等.中老年人高脂血症的调查与分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2):69-70.

[4]时景达.教练员高脂血症的环境因素分析.中国运动医院杂志,2010;22(2):38-40.

[5]杨金.柯文元.郑玉英等.老年人797例高脂血症分析.福建医药杂志,2009;31(6):6-7.

[6]郝晓英.861例教职工血脂水平调查与分析.暨南大学学报,1995;5(8):131-133.

[7]赵一名.李文清.陈吉隶等.教练员高脂血症的Logistic回归分析.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0;48(4):281-283.

[8]陈启祥.王玉华.玉溪地区6285名职工高血压与血清甘油三酯的调查分析.大理医学院学报,2010;35(4):20-22.

[9]周虹.重庆大学370名高职人员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调查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10;30(4):304-305.

[10]康玉民.杨荣华.冯静蓉等.179名高脂血症统计分析.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9;26(3):194.

[11]ZhaoY,etal.Adoseresponserelationfornoiseinducedhypertension.BrJIndMed2009;48:179.

[12]TalmudPJ,etal.ApoliproteinBgenevariantsareinvolvedinthedeterminationofserumcholesterollevels:astudyinnormolandhyperlipidaemicinpiduals.Atheresclerosis2007;6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