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不同湿化液经输液器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及氧气雾化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5-15
/ 2

气管切开不同湿化液经输液器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及氧气雾化的效果观察

张林琼秦媳秀李灵活粟艳玉苏跃珍

张林琼秦媳秀李灵活粟艳玉苏跃珍(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541002)

【中图分类号】R6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5-0106-03

【摘要】目的观察气管切开不同湿化液经输液器持续恒温湿化气道及氧气雾化效果。方法随机取样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9年1月在本院气管切开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0.9%盐水组和0.45%盐水组。监测痰液黏稠度,观察有无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情况。结果痰液黏稠度效果比较,0.45%盐水稀释效果好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45%盐水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例数明显少于0.9%盐水,有显著的意义(P<0.05)。结论使用0.45%盐水经输液器针头插入氧气管持续恒温湿化的方式效果较好,是临床进行气道湿化较为理想的湿化液。

【关键词】气管切开输液增温器持续湿化氧气雾化

气管切开后患者由于人体天然保护屏障作用消失,丧失呼吸道加温、加湿功能,容易因干燥而形成痰痂,堵塞人工气道,所以气道护理十分重要。有文献报道[1]0.9%氯化钠虽然为等渗溶液,但其进入呼吸道由于水分蒸发而转变为高渗溶液,氯化钠沉积在气管壁上影响纤毛运动,痰液脱水变稠而不易咳出,甚至形成痰痂。痰痂使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增加患者肺部感染机会,不宜选用;而0.45%氯化钠属于低渗溶液,水分蒸发后变为等渗溶液,可有效减少对气道的刺激,符合人体生理特点,故选用。

1对象与方法

1.1随机取样方法

选取2007年6月~2009年1月在本院气管切开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0.9%盐水组和0.45%盐水组。

1.2技术方法

气道持续恒温湿化:分别用0.9%盐水和0.45%盐水经输液增温器使温度恒定在35℃~38℃,按静脉输液排气法排气,将静脉输液管针头插入距氧管12cm处,然后将氧管放入气管套管内5~8cm,用无菌小纱布包扎固定针头,以0.2~0.3ml/min的速度持续滴注,每日约250ml。

1.3痰液黏稠度的判别方法[1]

Ⅰ度(稀痰):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见痰液滞留。

Ⅱ度(中度粘痰):痰的外观较Ⅰ度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容易被水冲洗干净。

Ⅲ度(重度粘痰):痰的外观明显黏稠,呈黄色伴有血痂,吸痰时受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不易用水冲洗。

痰液黏稠度由实验人判断,于气道湿化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连续测三次,取其均值。

1.4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的观察

刺激性咳嗽指在气道湿化过程中发生连续咳嗽或呛咳;气道出血指在吸痰时发现痰中带血丝或者血痰。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数据进行χ2检验。

2结果

3讨论

3.1选择人工气道湿化液的原则

3.1.1国外对气道湿化液的选择已有相关报道,认为0.9%氯化钠溶液理论上虽属于等渗溶液,但进入呼吸道后因水分丢失而逐渐转变为高渗液,不仅起不到稀释和溶解痰液的作用,反而容易形成痰痂,引发呼吸道黏膜出血和肺部感染。因此建议选择0.45%氯化钠低渗液作为气道湿化液。更有多篇文献提到0.45%氯化钠在气道内发生再浓缩,溶液的浓度接近生理盐水,对支气管没有刺激作用。

3.1.2本研究通过实验,对两种湿化液的湿化结果进行比较,用实验检验理论。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从而进一步明确了理想人工气道湿化液的选择原则:当温度恒定于35℃~38℃之间时,能持续保持呼吸道湿化,防止痰痂发生,同时对气道及肺组织损害降至最低。

3.2人工气道加强湿化的必要性

3.2.1气管切开的导管与外界直接相通,气管受干燥空气的刺激,呼吸道黏液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和防御系统被破坏,造成呼吸道湿化不足致纤毛运动减弱,增加排痰困难及缺氧,降低肺顺应性[2],分泌物不易排出,导致气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细菌侵入机体,感染率大大上升。对吸入气体进行湿化是保证气道黏膜纤毛活动正常的重要措施,吸入至下呼吸道的空气应经常保持在饱和湿度状态[3]。

3.2.2气道切开后由于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功能丧失,吸入气体必须全部由下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下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丢失同时增加[4]。由于天然保护屏障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因水分丧失而变得黏稠,易形成痰痂,严重影响患者呼吸道通畅。若气道湿化充分,咳嗽反射差的患者仍可以靠纤毛的活动和体位引流排除分泌物[5]。

3.3不同浓度的盐水对肺及气道的影响

3.3.10.9%氯化钠进入呼吸道后随呼吸水分蒸发,氯化钠浓度会逐渐增高,在气道内形成高渗环境,导致痰液脱水变稠而不易咳出,甚至形成痰痂、痰栓,使呼吸道防御功能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弱,肺部的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0.9%的盐水滴入气道后气管、肺组织出现细胞缩小,随着滴液时间延长,缩小的标本数递增。0.9%氯化钠在气道中形成痰痂的危险性增大,易造成呼吸道不畅,故不宜选用。

3.3.20.45%盐水为低渗溶液,水分蒸发后,留在呼吸道中的液体渗透压符合生理需要,痰液变稀,保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的活跃,偶尔形成痰痂、痰栓,由于痰液稀薄,不需重复吸引,从而减少气道黏膜损伤,缩短吸痰时间。本次实验,0.45%的盐水痰液黏稠度较低,对气道及肺组织损害小,且对气道湿化作用也较好,最符合生理需要。

3.40.45%氯化钠持续恒温湿化的方式既可避免或减少气道刺激,还可保证湿化液总量及滴注速度,湿化液经输液器针头插入输氧管持续湿化,起到一个持续雾化作用,这种方法较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节约成本,因此适合选用。

4小结

0.9%氯化钠作为传统的湿化液对气道的湿化作用相对较差,而对气道及肺组织的损害相对较大,临床应该慎用。而0.45%的低渗盐水气道湿化效果较好,是临床进行气道湿化较为理想的湿化液,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注:课题号20080411

参考文献

[1]陈超男.2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60.

[2]张劲金,陈冬娥等.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4,19(7):54.

[3]罗慰慈.现代呼吸病学[H].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00.

[4]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09-719.

[5]刘昌起.呼吸疾病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