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地五会穴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67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针刺地五会穴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67例

李敏清李永佳倪兴平

李敏清李永佳倪兴平(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635000)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8-0094-02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针刺地五会穴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对本院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所治疗的67例小儿迁延性腹泻病患者应用针刺地五会穴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通过针刺地五会穴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总有效率89.6%。结论针刺地五会穴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安全有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性状恢复较快。

【关键词】小儿迁延性腹泻地五会穴

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体健康,是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儿迁延性腹泻迁延不愈,从而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我科采用针刺地五会穴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67例,疗效较好,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1)参照2009年中华儿科杂志《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1]的诊断标准:大便次数增多,形状改变;(2)腹泻病程≥2周,≤2个月;(3)年龄0~3岁患儿,性别不限;(4)患儿监护人同意患儿接受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5)无发热、酸碱平衡失衡、电解质紊乱、剧烈呕吐等并发症;(6)无重要脏器的先天性疾病。

1.2排除标准(1)同时伴有高热、严重并发症: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剧烈呕吐等;(2)罹患先天性疾病的患儿;(3)病程<2周或>2个月;(4)患儿监护人不同意参加本项课题研究者。

1.3一般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67例,均为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病人,其中男34例,女33例。1岁以下患儿42例,1岁到3岁患儿25例。

1.4治疗方法对入选病例选取足背第四、五趾间的地五会穴进行针刺,一日取一侧穴,双侧交替,中量刺激1-5分钟后即可取针,每日1次。对所有患儿均进行口服补液治疗,采用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奥理亭,香港澳美制药厂)稀释液口服补液,1岁以下一次1片,1岁以上每次2片,每日3次。

1.5统计学方法数据由SPSS12.0软件包进行处理,对患儿治疗前后大便次数变化、大便性状变化、大便常规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统计处理方法采用t检验。

1.6疗效评定标准痊愈:在治疗72h后,大便次数及性状转为正常。有效:在治疗72h后大便次数减少,但仍有稀便,未恢复至正常。无效:在治疗72h后,大便次数、性状无减少。

2结果

大便次数,治疗前为(18.31±1.01)次;治疗后为(2.51±1.36)次,P<0.01。治疗前后大便性状及大便常规结果见表1-1、1-2。

3讨论

导致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病原、因素多元化,是现代医学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难点之一。而针刺治疗是中医治疗腹泻的一大优势,国内文献报道选取天枢、气海、长强、足三里、止泻穴、四缝穴等针刺治疗小儿腹泻的案例不少,说明针刺治疗小儿腹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同行的认可,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针刺治疗小儿腹泻的穴位多局限于足阳明胃经、督脉等经络上[2-5]。并且取穴较多,痛苦大,家长和患儿不易配合和接受,辩证复杂难于推广。笔者认为小儿迁延性腹泻多以湿浊之邪气为怪,小儿脾常不足,易受湿浊之邪侵扰,故除湿化浊为传统医学治疗腹泻的原则之一。

针刺地五会穴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是针刺治疗小儿腹泻的技术创新,是在长期临床经验中的总结提高。地五会穴,地者为下,浊气从下。五会,即五脏之会,地五会穴意指五脏的湿浊之气将汇聚于此穴,故通过此穴可以调五脏之浊气,泻湿邪达治腹泻的目的。地五会穴属于足少阳胆经的穴位,胆居六腑之首,又属于奇恒之腑。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胆与肝又有经脉相互络属,而为表里。《素问·本输》称“胆者,中精之府”内藏清净之液,即胆汁,胆汁直接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是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也是“十一脏取决于胆”的主旨体现。胆的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的化生和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所控制和调节。其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饮食物消化吸收。故针刺选取该穴位治疗小儿腹泻,既是调节胆的疏泄和化生功能,使胆增强控制脾胃、大肠功能的作用,以“实大便”,又调节五脏浊气,除湿化浊,以治腹泻。

针刺地五会穴治疗小儿腹泻,一定程度上,对查找腹泻病因的要求低,治疗方法简易,技术难度不高,费用低廉,在我市经济落后、医疗设备匮乏的地区开展此项治疗手段,能为当地群众和人民缓解“看病贵”的难题,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体现医疗改革的主题精神,为降低婴幼儿腹泻死亡率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8):634.

[2]陈记怀.针刺四缝穴与捏脊治疗小儿腹泻30例[J].中医外科杂志,2009,(2).

[3]董杨颖等.观察针刺双倒四缝穴、足三里穴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J].四川中医,2005,23(7).

[4]刘龙彪.针刺神阙穴治疗小儿腹泻[J].中国针灸,2001,21(4).

[5]李鸿超.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小儿腹泻[J].中国针灸,20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