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对体表良性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1

高频超声对体表良性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张含君

张含君(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超声科浙江义乌322000)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体表良性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体表良性肿块的超声表现,总结其声像图特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脂肪瘤46例,腱鞘滑液囊肿20例,血管瘤18例,纤维瘤8例,皮脂腺囊肿5例,神经鞘膜瘤2例,脂肪坏死1例、异物肉芽肿1例。结论高频超声在常见体表良性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诊断体表肿块

1临床诊断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6月-2011年5月因软组织肿块或皮下结节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女性52例,男性41例;年龄12~69岁,全部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1.2仪器与方法:应用DU-6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5.0-10.0MHz,探头置于包块表面,经纵、横、斜多切面连续扫查。在检查过程中探头适当加压,二维超声观察肿块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及周边回声、肿块的受力形变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供。

2结果

101例肿块中,范围最大约108mm×76mm×55mm,位于左腰部部,最小约9mm×7mm×4mm,位于前臂。其中脂肪瘤46例,腱鞘滑液囊肿20例,血管瘤18例,纤维瘤8例,皮脂腺囊肿5例,神经鞘膜瘤2例,脂肪坏死1例,异物肉芽肿1例。现将主要特征描述如下:

脂肪瘤:好发于皮下脂肪层,边界清,有包膜,呈卵圆形,实质呈密集条状或短条状高或等回声[1],质地柔软,CDFI周围及内部无血流信号。

腱鞘囊肿好发于腱鞘分布密集部位,边界清,内为液性无回声,CDFI未见血流信号。

血管瘤:好发于皮下组织层,也见于肌层,无明确边界,内可见粗细不等迂曲扩张的管状结构互相交通,质地较软,CDFI内部可见较丰富低速血流信号。

纤维瘤:好发于肌层,边界清,质地较硬,CDFI内部可见少量血流信号。

皮脂腺囊肿:好发于皮脂腺分布密集部位,边界清,内含密集细小回声光点,后壁回声增强,CDFI未见血流信号。神经鞘瘤:好发于较大的周围神经干,特别是四肢的屈侧,位于肌层,边界清,有包膜,内回声尚均匀,CDFI内部可见少量血流信号。神经鞘瘤易发生囊性变性及出血,可作为神经鞘瘤声像图表现的特征之一[2]。

3讨论

体表肿块可起源于皮肤、皮肤附件及皮下组织等[3],由于超声检查对浅表软组织具有特殊的分辨力,可根据肿物的回声、形态、位置等鉴别肿物的性质,且操作简便易行,使其在体表良性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高频超声结合血流显像能显示肿块内部及周围的血流情况,因而诊断符合率更高。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组织深部肿块情况,结合临床病史及超声声像图特征,能大大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对某些疑似病例,可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病理活检,提高诊断准确性、有效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本病的基本手段,超声检查能明确肿块的组织来源、大小、形态、病变范围、肿块位置、范围及与周围血管和神经的关系等,有利于决定外科手术治疗方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还能追踪观察判断临床治疗的效果,以及有无复发病灶等。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方便、准确、无创、可重复的检查手段,在体表良性肿块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很大价值。

参考文献

[1]郑荣琴,梁欣,陈小云,等.皮下脂肪瘤的超声诊断[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1999,8(1):39-40.

[2]俞清,袁锦芳,齐清,等.超声对颈部神经鞘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1):27-28.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