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价研究

张秉玉李军胡荣义

(国网金昌供电公司)

摘要:生产人员的安全素质技能水平是安全本质水平的重要因素。文章将安全木桶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提出了“安全准入”的思路,并从从安全规程考试、安全行为模拟测试、在岗安全表现、安全技能实际表现四个方面阐述了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价的管理理念、工作流程和具体方法,以形成的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生产岗位人员不断地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关键词:人员;安全;评价

1引言

从电力安全生产的本质安全角度去思考,安全管理只需要解决人员安全和电网设备安全两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人员的安全问题,包括领导干部、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一线人员。管理思路的提出固然艰难,制度标准的设计更为重要,制度标准的顶层设计关系到管理思路融入具体工作时的排斥性与亲和性,关系到管理思路能否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2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价的管理理念

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价采取定性和定量兼顾的科学管理方法,促进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职责的落实,持续改进安全工作绩效,堵塞管理漏洞,提高安全领导力和管理穿透力;促进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提高,遏制行为违章,提高工作执行力;确保生产岗位员工队伍稳定,把最优秀的人才凝聚到最重要的岗位上来;建立人员安全风险管理数据库,运用员工职业生涯全过程管理理念,健全人员安全档案,实现“强化安全等级准入、落实安全生产职责、提高员工安全素质、优化员工队伍结构”的目标。

3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价的方法

3.1指标体系

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价指标体系由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两部分构成,涵盖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主要包含安全规程考试、安全行为模拟测试、在岗安全表现、安全技能实际表现四个方面。

3.2评价范围

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价的范围为各单位生产岗位人员,包括网内电气设备上从事调度、运行、检修、试验、维护等工作的生产人员。

3.3评价流程

3.3.1编制计划

安监部制定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价年度工作计划,包括安全规程、技能培训计划、安全行为模拟测试计划等。

3.2.2组织实施

人资部根据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价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安排人员的安全规程及技能培训。

3.3.3分析评估

安监部统计分析当前年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价总体情况,形成分析报告。

3.3.4总结改进

安监部组织总结改进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价各环节工作方式方法,修订、完善相应制度体系,持续提高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价工作管理效果。

3.4评价方法

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价实行分层分级组织实施和动态考核管理,从安全规程考试、安全行为模拟测试、在岗安全表现和安全技能实际表现四个方面进行量化考评。

3.4.1量化考评

3.4.1.1安全规程考试。包括《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现场运行规程》、《调度规程》等知识的学习、培训和考试,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可结合春检于每年2月底前完成,并由安监部记录员工考试成绩。

3.4.1.2安全行为模拟测试。测试前应按照各专业《员工安全行为模拟测试考评标准》对生产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由各基层单位负责,可利用公司现有的培训基地,也可利用实际生产作业现场进行培训,重点是提高生产员工的安全技能和规范其安全行为。

3.4.1.3在岗安全表现。依据《生产员工在岗安全表现考核标准》,各单位生产班组按月对本班组生产人员安全效果进行评价,并按年度累计,重点考评生产人员是否发生违章行为,是否发生因本班组原因引发的安全事件。

3.4.1.4安全技能实际表现。为避免员工产生“多干多出错、少干少出错、不干不出错”的心理,鼓励生产人员积极投身工作,班组按月统计生产人员正确工作量(包括正确办理、执行或参与执行工作票或操作票、发现缺陷、隐患的数量等),以该班组生产人员正确工作量的最大值为基值,每位班组生产人员的正确工作量除以该基值所得百分数乘以100,即为该生产人员当月安全技能实际表现成绩,该成绩年度平均值即为该生产人员年度安全技能实际表现成绩。

3.4.1.5综合成绩。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价综合成绩=安全规程考试成绩×20%+安全行为模拟测试成绩×30%+在岗安全表现成绩×30%+安全技能实际表现成绩×20%。

3.4.2安全等级资格评定

根据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价综合成绩确定生产人员的安全资格等级。生产人员安全资格等级实行四级制,由高到低分为一、二、三、四级。

一级:综合成绩≥90分。

二级:80分≤综合成绩<90分。

三级:70分≤综合成绩<80分。

四级:综合成绩≤70分。

生产人员安全等级资格是生产岗位人员担任相应专业岗位和安全资质的必备条件,未在规定时间内取得安全等级资格者不得担任相应专业岗位。生产人员安全等级资格可担任的专业岗位:

一级:班站长、值班长;

二级:工作许可人、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正值;

三级:工作班成员、副值;

四级:为安全技能素质评价不合格人员。

4取得的成效

4.1促进了安全职责落实

通过考试、测试、考核,结合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和专项督查,对生产人员履行安全职责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促进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形成生产人员认真执行安全规程和标准的局面,提高了员工安全工作执行力。

4.2提高了员工安全素质

安全素质技能评价以及岗位安全等级准入的实施,对生产人员形成了有力的激励机制,促使生产人员自觉学习岗位安全技能、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使其风险防范意识和防控能力的不断增强,安全素质不断提高,从而有效控制了生产员工各类违章行为。

4.3优化了生产员工队伍结构

通过安全素质技能评价以及岗位安全等级准入的实施,将不适合从事生产工作的“南郭先生”调整出生产岗位,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达不到要求的员工培训后再上岗,提升了生产岗位员工的整体安全水平,实现了员工素质与岗位要求相适应,进一步优化了生产岗位人员结构。

4.4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

通过完善考核标准,建立个人安全档案,将安全考核内容标准化,考核项目具体化,强化过程控制,使安全风险防范由被动转为主动,实现了安全考核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变,进一步规范了安全绩效考核,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

5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5.1认识到位是做好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价工作的前提

5.2薪酬待遇与岗位联动是做好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价工作的关键

一是薪酬待遇与岗位联动必须“动真格”,因为这是员工主动学习安全技能、积极参与安全素质技能评价的主要激励手段。否则,必然会造成员工对安全素质技能评价工作漠然视之,使安全素质技能评价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提高生产队伍整体安全素质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二是要解决好不合格生产人员的处置问题,由于生产岗位安全责任大、工作辛苦,如果将“南郭先生”转岗至其他非生产岗位,且薪酬待遇所降无几,将会给其他生产人员带来“负榜样”的作用。

5.3解决好工学矛盾是做好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价工作的保障

解决好工学矛盾是扎实开展安全素质技能评价工作的保障。一是根据年度生产计划安排,在能够确保运维检修等生产任务正常开展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各专业培训、测试计划安排。二是化整为零,灵活开展分时培训,因为各单位生产任务的不均衡,部分单位难以进行集中脱产培训,可紧密结合工作任务,进行现场培训,或充分利用每周的班组安全日活动和恶劣天气工余间隙,化整为零进行培训。三是利用工作现场进行安全行为模拟测试。

6结语

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价工作,形成的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使生产岗位人员自觉地学习岗位安全技能、遵守安全规程,提高了安全风险意识和防控能力。同时,人才的成长通道为有能力、守规矩、敢担当的员工打开,把最优秀的人才凝聚到生产岗位上来,实现了员工素质与岗位要求相适应。有了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撑,安全本质水平才得以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定管理办法

[2]国网金昌供电公司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技能评定工作实施细则

[3]国网金昌供电公司生产人员安全等级评定考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