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诊法血压测量的影响因素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 2

听诊法血压测量的影响因素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董霞

董霞(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泰安271000)

血压是循环血量、心输出量、周围血管阻力及动脉管壁弹性等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综合性反映。在心室收缩期血压所达的最高值称收缩压(SBP),心室舒张末期血压的最低值称舒张压(DBP)[1]。血压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对病情的观察、判断、处理和预防。办公室血压测量的金标准始终是由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和柯氏音技术的读数。该方法完全依赖于人的主观性,依靠临床医师的耳朵去发现和鉴别声音,用眼睛去读取血压计读数值,重复性差,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临床医师的经验。本文就听诊法血压测量的常见影响因素与测量结果的关系进行总结,以期使测得的血压值相对准确和具有可比性,利于血压异常患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

1不同体位与测量结果

坐位是血压测量的标准体位,要求病人舒适的坐在椅上,腿勿交叉,背及手臂有支撑,尽可能放松,测量时不要说话[2],否则可能对患者的心输出量、周围血管阻力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血压。AHA科学报告书指出,如果背未支撑,舒张压可能增加6mmHg,双腿交叉可增加收缩压2~8mmHg[3]。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采取卧位、站位及其他体位测量血压。因为重心的改变和流体力学的关系,不同体位下测量结果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由于卧位在临床工作中较常采用,对坐、卧位血压的关系得到较多关注。广泛认为在坐位时测的舒张压比卧位时要高些(约5mmHg),对收缩压的影响意见则有所不同。干咏华等人为,两种姿势对收缩压无影响[4]。王刚民认为,卧位时收缩压较坐位时升高,差异有显著性。另外,手臂的位置对血压测量有很大影响。如果上臂低于右心房水平(当手臂在坐位时下垂),读数会很高。如果手臂超过心脏水平,读数会很低。这种影响是由于流体静力的作用,可达10mmHg或更多的差别,或者每高于或低于心脏水平每英寸可有2mmHg的影响[3]。

2袖带规格与测量结果

我国现行使用的测量血压袖带标准是袖带幅宽必须比测定部位的直径大20%,成人上臂用的是12厘米。根据物理学上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的原理,在压力恒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值越大;相反,受力面积越大,压强值越小。有研究显示,袖带过长,可能低估病人的血压值;袖带过短或过窄,可能高估病人的血压值[6]。“理想的”袖带气囊的长度应有臂围的80%,宽度至少为臂围的40%。每个袖带均应标明臂围的范围,以便其得到正确的应用,如有列表显示当缠绕上臂时袖带大小是否合适则更好[2]。

3袖带的松紧与测量结果

袖带缠绕的的松紧对血压测量的结果也有影响。袖带过紧会使肱动脉因受压迫而形成狭窄,在听诊时产生杂音,甚至在袖带压力降低到远远低于舒张压时,所听到的声音仍有相当的高度,有可能被误认为是极低的舒张压。袖带过松使橡胶袋呈球状,有效的测量面积变窄,使测得的血压值偏高。应以在缠绕后能插入1个手指为宜。

4胸件放置位置与测量结果

测血压时听诊器胸件位置应放在袖带下缘远端,即置于距袖带下缘2~3cm的肘窝肱动脉处(标准位置),不要塞在袖带下。勿让听诊器和衣服袖带接触,以免产生其它声音干扰,也勿过于推压胸件,因为过重的压力会使血管变形,就会在真正舒张压后继续听到声音。刘德铭等对听诊器胸件置于标准位置和塞在袖带下测得的血压数值进行比较,发现两种位置测得的血压数值确有不同,即塞在气囊下测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标准位置低(平均收缩压低5.29mmHg,舒张压低约2.80mmHg),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5充放气的速度与测量结果

在测量血压时,袖带充气速度应尽可能快些,充气到至少在动脉脉搏消失点之30mmHg,但是放气的速度应该慢,通常以每秒钟使水银柱下降2~3mmHg的均匀速度放松袖带压力。放气过快容易导致误差,尤其是心动过缓及心率失常的患者误差更明显。放气速度每秒>2mmHg可导致对收缩压明显的低估,对舒张压则高估[3]。但如放气太慢,压迫时间过久,可引起末梢血管瘀血,使舒张压结果偏高。

6血压计位置与测量结果

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原理是通过气体的传导来实现的。由于空气的密度很小,测量血压时血压计上下不足50cm的位置移动对气体的传导影响微乎其微,用肉眼很难读出,由此可知过去的“三点一线”要求是没有必要的。需要强调的是,血压计的放置应该平稳,使水银柱保持垂直,水银柱倾斜时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视线与血压计应该呈一水平,当视线低于水银面时,所得读数较真实值低,反之,所得读数较真实值高。

7测量次数与测量结果

一次测量血压后,紧接着进行第二次测量,两次测得值多不相同。一般情况下,第一次测得的结果偏高,其原因可能与开始测量时受检者精神紧张或皮肤受袖带刺激有关。当测量一系列读数时,至少1min间隔,应取至少2个读数,并且应取它们的平均值来代表病人的血压。如果在第1次和第2次读数之间有>5mmHg的差异,则应再测1或2次,然后取这些数值的平均值[3]。

8时间因素与测量结果

人的血压呈明显的昼夜波动性,与生理活动、神经因素等有关没,动态血压波动曲线呈双峰一谷。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血压测量。梁文对45例正常人不同时间测量的血压数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收缩压在9:00和13:00两时间段内血压值较稳定,舒张压在9:00、11:00、17:00三个时间段内血压值较稳定,故而认为最佳的血压测量时间为9:00[8]。陈娟等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认为白天测血压,尤其是在6∶00~8∶00,12∶30~13∶30,15∶00~18∶00较为合理,尽量避免在22∶00~6∶00期间测血压。高浚峰还观察了高血压患者就诊时即刻血压与休息后血压的差异,结果就诊时即刻血压与休息后的血压测量结果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认为患者就诊时测量血压必须休息20min以上方可测量血压,否则得到的血压测量结果不能代表其日常的真实情况。此外,医务人员本身及其医疗行为均可能引起病人的惊恐反应,病人的血压及脉搏可增高和增快,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白衣效应。这种反应高峰常在医患接触的最初4~5min,多数于10min平息。因此,患者就诊时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再测量血压对于减少测量误差是必要的。

9衣着厚度与测量结果

在寒冷季节或为生活不能自理者测量血压时,将袖带直接缠于上臂所着衣服之外进行测量的现象时有发生。从理论上讲,上臂着衣测压时,着衣厚度越厚,消耗的压力越大,对肱动脉的压力越小,测得血压的数值也越偏高。但是,有观点认为,衣着厚度在0.5cm内,对血压测量影响不大。马少珍等用<0.5cm厚度的衣袖与无衣袖2种方法,分别测量同一组研究对象的右上肢肱动脉血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医护人员为患者测量血压时,是可以隔着<0.5cm厚度的衣袖进行血压测量的,但对于高血压或低血压临界值,或对血压测量所得值认为有疑问的患者,仍必须按照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血压测量。

10两臂间血压的差异

由于右上肢肱动脉来源于主动脉弓的第一大分支无名动脉,直径大、行径短;左上肢肱动脉来源于主动脉弓的第三大分支左锁骨下动脉,行径长,由于能量消耗,使得血压右上肢高于左上肢,与患者是用左手或用右手无关。故在首次检查时建议应检查两臂的血压。这对检测主动脉缩窄和上肢动脉的阻塞也是有帮助的。当双侧手臂间持续存在差异,则应采用血压高些一侧的读数[3]。

测量血压是医院最基础的一个检查项目。测量血压是视诊、触诊及听诊等技巧的结合,装置上的缺陷,技术不精,匆忙等都是造成测量误差的根源。因此强调正确操作,对影响血压测量的一些因素进行控制、减少测量误差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殷磊.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第3版:88-88.

[2]罗雪琚.AHA科学报告书:人与试验动物血压测量的建议第1部分:人的血压测量(上)[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1):109-112.

[3]罗雪琚.AHA科学报告书:人与试验动物血压测量的建议第1部分:人的血压测量(下)[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2):237-241.

[4]干咏华,安东善,杨晓玲.不同体位的血压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9,15(7):327-327.

[5]王刚民.体位对无创性血压测量的影响[J].淮海医药,2006,24(4):290-291.

[6]严东珍,王苏容,周煜.不同规格袖带对血压测量值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7):1719-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