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2008年吴中区城区居民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6-16
/ 2

1996~2008年吴中区城区居民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分析

姚澄1费小兢2

姚澄1费小兢2

(1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苏州215128)

(2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苏州215128)

【中图分类号】R1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6-0064-03

【摘要】目的了解各类死因在一定时期对居民生命威胁的程度。方法对主要死因别进行死因顺位、死亡率变化Cox-Stuart显著性检验和对总标化死亡率下降贡献百分比的性别差异分析。结果吴中区城区男女性居民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前五位死因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损伤和中毒、心脏病,其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心脏病死亡率变化对总死亡率男女呈负贡献;死亡率变化对总死亡率呈正贡献百分比的消化系病和精神病均男性小于女性,损伤中毒以女性小于男性;死亡率变化对总死亡率呈负贡献百分比的神经系病和内分泌系病均女性大于男性。结论今后要重点加强全人群恶性肿瘤、心脏病的防治,在加强对男性前五位死因防治的同时,要关注消化系病、精神病对男性和神经系病、内分泌系病及损伤中毒对女性的潜在威胁。

【关键词】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分析死因顺位显著性检验贡献百分比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社会环境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的明显变化,居民的病伤死亡模式正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为反映各类死因对居民生命威胁的程度,以便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订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吴中区城区1996~2008年居民病伤死亡资料进行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的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996~2008年死亡数据及人口数分别取自吴中区城区居民病伤死亡年报和公安人口年报资料。按ICD-9国际疾病分类法及卫生部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要求进行死因归类及汇总,采用199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计算标化死亡率[1],然后进行标化率差异间的U检验和变化趋势的Cox-Stuart显著性检验,同时进行主要死因别标化死亡率对总标化死亡率下降的贡献百分比的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1996~2008年吴中区城区居民总死亡水平

1996~2008年吴中区城区居民累计死亡3058人,粗死亡率362.98/10万,标化死亡率304.80/10万,男性死亡1651人和女性死亡1407人,粗死亡率男女性分别为397.02/10万和330.44/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386.48/10万)显著高于女性(241.04/10万)(U=10.26,P<0.01)。

2.21996~2008年吴中区城区居民主要死因顺位

1996~2008年吴中区城区男女性总的前十位死因别相同,其前五位男性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损伤和中毒、心脏病;女性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历年死因顺位的变化中,男性恶性肿瘤始终徘徊于第一、二位,脑血管病和损伤、中毒均分别于1996年的第二、三位后移至2008年的第三、五位,心脏病、呼吸系病分别于第五、四位前移至第四、二位;女性肿瘤也始终徘徊于第一和第二位,脑血管病、精神病和消化系病分别于第一、四、五位后移至第二、五、六位,心脏病和损伤、中毒分别于第八、七位前移至第三、四位。

2.31996~2008年吴中区城区居民主要死因别标化死亡率性别比较

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损伤和中毒、心脏病、消化系病标化死亡率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男女性均U>1.96或2.58,P<0.01或0.05)。

2.41996~2008年吴中区城区居民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动态变化

1996~2008年吴中区城区男女性居民全死因死亡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速度男女性分别为4.08%和2.85%。其中,男性心脏病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χ2Cochran值为9.47,P值<0.01),平均每年上升速度4.62%,脑血管病和损伤、中毒死亡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速度分别为6.23%和12.53%,其他各类死因别死亡率均无显著的趋势性动态变化。女性心脏病死亡率亦呈显著上升趋势(χ2Cochran值为13.93,P值<0.01),平均每年上升速度8.61%,脑血管病、损伤中毒、消化系病和精神病死亡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速度分别为4.53%、5.54%、15.39%和16.68%,其他各类死因别死亡率均无显著的趋势性变化。

2.51996~2008年吴中区城区居民主要死因别标化死亡率对总死亡率下降的贡献

1996~2008年男女性心脏病、内分泌系病、神经病标化死亡率分别增加12.39%、4.95%、32.16%和47.37%、9.75%、29.35%,对各自总标化死亡率下降的贡献比分别为-0.85%、-0.06%、-0.63%和-2.10%、-0.19%、-0.81%。其余各类死因别标化死亡率对各自总的标化死亡率下降男女均呈正贡献,男性以脑血管病和损伤中毒的贡献比最大,贡献比分别为16.50%和37.88%,女性以脑血管病和精神病的贡献比最大,贡献比分别为17.11%和6.29%。

3讨论

1996~2008年吴中区城区居民总的标化死亡率(304.80/10万)显著低于吴中区(585.31/10万)居民的总体死亡水平(U=39.42,P<0.01),而且,历年各类死因别的标化死亡率均始终低于吴中区的总体死亡水平,造成这一显著差异是否与城乡区别所引起,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吴中区城区居民标化死亡率的变化相同于吴中区全区以及全国居民总死亡率的下降趋势。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损伤和中毒、心脏病仍是目前威胁居民生命的前五位死因,尤其是对男性居民危害更大。恶性肿瘤:男女性历年均占各类死因的一、二位,但死亡率无显著的趋势性变化,其死亡率变化对总标化死亡率的贡献起下降作用。心脏病:男女性死因顺位逐年前移。死亡率变化呈上升趋势,对总死亡率的贡献起上升作用。男性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但女性死亡率上升速度快于男性。女性死亡率变化对总标化死亡率贡献的上升作用大于男性。脑血管病:男女性死因顺位均逐年后移,死亡率变化呈下降趋势,对总标化死亡率的贡献起下降作用。男性死亡率的下降速度快于女性,但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死亡率变化对总标化死亡率贡献的下降作用小于女性。损伤、中毒:男女性死亡率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其变化对总标化死亡率的贡献起下降作用。男性死亡率的下降速度快于女性,死亡率变化对总标化死亡率贡献的下降作用大于女性。死因顺位男性逐年后移,女性逐年前移。消化系病和精神病:男女性死因顺位均居后五位。死亡率变化女性均呈下降趋势,男性均无显著的趋势性,男女性死亡率变化对总标化死亡率的贡献均起下降作用,但女性的下降作用均大于男性。神经系病和内分泌系病:男女性死因顺位均居后五位,死亡率变化无显著性趋势,死亡率变化对总标化死亡率的贡献起上升作用,女性的上升作用均大于男性。提示:在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中,在重点加强全人群恶性肿瘤和心脏病防治的同时,要关注脑血管病、消化系病和精神病对男性居民的威胁程度,关注神经系病和损伤中毒对女性的威胁程度。

参考文献

[1]四川医学院卫生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