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综合治疗体会

/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综合治疗体会

李广俊赫鹏

李广俊赫鹏(河南省卫辉市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一科453100)

【中图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7-0008-02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治疗

TheClinicalObservationoftheEffectivenessofcombinedtherapy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DeepVeinThrombosisoftheLowerExtremityHePeng,YanZhengqiang,KongFanming.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FirstAffiliatedHospital,XinXingMedicalCollege,Weihui453100China

【Keywords】DeepVeinThrombosisoftheLowerExtremitycombinedtherapy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病人60例,运用尿激酶(urokinaseUK)等药物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23-74岁,平均52岁。病程1-7d。发病诱因:手术后21例,发热19例,产后4例,无明显诱因16例。治疗后并发脑出血一例。

1.2诊断方法60例患者经临床症状和彩色B超检查,均明确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左下肢56例,右下肢3例,双下肢1例。患肢较健肢大腿或小腿周长差为2.5-9.6CM。

2治疗方法与结果

2.1治疗方法①注射用尿激酶(广东天普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粤卫药准字1996第150004号)50万单位溶于250ml生理盐水静点,第一日;以后每日25万单位,连续应用5天。②肝素0.8mg/kg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点。二者均由患肢末梢静脉缓慢输入,连续应用6天。③患者卧床至少一周,避免剧烈活动,以减少肺栓塞的发生,抬高患肢,每日50%硫酸镁湿敷,每日2次,每次至少一小时。④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点,每日一次。⑤丹参注射液250ml静点,每日一次。⑥口服潘生丁、肠溶阿斯匹林、华法令等1-3月。输液6-10d一个疗程。治疗期间监测凝血六项,纤维蛋白原(FG)低于15g/L时,停药观察。也可以观察患肢输液处,如有渗血瘀斑发生,需停药。

2.260例患者临床治疗均明显有效,治疗1-2天后,患肢胀痛明显减轻;5-7天,患肢肿胀明显消褪。一个疗程结束,患肢大腿或小腿周长差减小2-7CM,患肢较健肢大腿或小腿周长差减少为0-3CM。

3讨论

3.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1946年,Virchow提出,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静脉壁损伤时,内膜下层及胶原裸露,可激活血小板释放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静脉壁电荷改变,导致血小板凝集、粘附,形成血栓。造成血流缓慢的原因有:久坐或长时间卧床不变换体位,术中、术后制动等。静脉血流缓慢,在瓣窦内形成涡流,不仅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并使血小板从在血流中轴流动移向接近内膜,促成血栓形成。血液高凝状态见于:发热、脱水、妊娠产后或术后、创伤、长期服用避孕药、肿瘤组织裂解产物等,使血小板绝对数或相对数增高,凝血因子含量增加而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导致血管内异常凝结形成血栓[5]。

3.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一侧或两侧下肢突然发生的肿胀,伴有胀痛、浅静脉扩张,都应疑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左侧多发,主因右侧髂总动脉压迫左侧髂总静脉,使之血流缓慢。超声多普勒检测仪及静脉造影、放射性核素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3.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除病情严重,发展快,或出现股青肿征象者,应积极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手术时间以发病后3-5天为最佳,此时血栓尚未机化,术中血管壁损伤小,取栓容易,术后后遗症发生较少[3-4]。

本组采用以尿激酶为主非手术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尿激酶是从人尿或肾细胞组织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可以直接裂解纤维蛋白溶酶原的Arg(560)-Val(561)肽键,使无活性的单链纤溶酶原变为有活性的双链纤溶酶。纤溶酶可裂解凝血块表面上的纤维蛋白,也可裂解游离于血液的纤维蛋白原,使血栓溶解和凝血功能障碍[1-2]。临床工作中,如患者为脾切除术后,血小板水平较高,或凝血六项化验处于高凝状态,可应用尿激酶50万单位,连续静点1-2周,适当增加肝素用量。有文献报道,首剂尿激酶50万单位与100万单位疗效无明显差异,所以,每日静点尿激酶50万单位较合理。通过多方面综合治疗,达到溶栓,抗凝,祛聚,消肿,扩张血管,促进静脉再通。非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病情较轻,发病时间短,早期保守治疗效果明显;发病时间超过一周;病人一般条件差,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接受手术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心急梗塞、脑血栓的治疗相似。目前,心急梗塞治疗提倡预治疗,即在PTCA治疗前,行溶栓、抗凝治疗24-48小时,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参考进行,相信可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志,李艳红,王捷敏,等.尿激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4:553-554.

[2]李黎,庄舜玖,戚韶红,等.尿激酶治疗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2,6(2):84-85.

[3]黄晓钟,王鹏,张纪蔚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65例的治疗分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7(11):666-667.

[4]Lacroix,VanBelleK,NevelsteenA,etal.Thevenousthrombectomy:obsoleteorforgotten?ActaChirBelg,1998,98:14-17.

[5]董国祥,主编.实用血管外科学及护理学.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5.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