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1

浅议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薛际帅

薛际帅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二初级中学河南洛阳471900)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000-01

朗读,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朗读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记忆,而且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明确朗读的意义,加强朗读的指导

1.加强朗读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读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因此,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把每个字音读准确,读清楚。在每次朗读前教师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后按要求加以指导,对读音不准,变调不当,抑扬顿挫适度掌握不够的地方都应该加以指导,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才会有明显的提高。

2.加强朗读的指导,有助于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朗读的生动与理解的准确分不开。生动的朗读可以准确的理解语言文字的作用。老舍素有“语言艺术大师”之称。他写景细腻传神,语言风趣亲切。如他的写景散文《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写道天气晴朗,山水秀美时,深深赞美之情跃然纸上。看,“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呢!”朗读时,可采用重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就凭这些绿的精神”、“还要在水里照个影”下面加上重读符号,指导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学生很快就会领悟出这句话用拟人的方法生动地描绘出济南的水的可爱,将水的神韵烘托出来了。

3.加强朗读指导,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是善于理解,能够记忆,并有一定的速度。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写作意图,就要通过反复的朗读去仔细体味。古人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对朗读作用的形象说明。

二、掌握朗读指导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读训练有一个由低到高的训练要求:基本的要求是能正确地朗读,进一步的要求是能流利地朗读,更高的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除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外,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1.停顿。停顿就是句子间或段落间的间歇。作用是为了传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是为了换气。朗读时除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进行合理停顿外,一个分句间的停顿更需要认真揣摩。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人要将我送进书塾。”若在“我不知道为什么”后面停顿,表达的是作者对“家里人要将我送进书塾”的埋怨和责怪,而这句话的本意是对“家里人”的疑惑和不解。所以,正确的停顿位置应在“我不知道”之后,这样才能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2.重音。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有些词语和句子要读的重一些。有时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确定重音。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用得好,色彩鲜明,生动刻画了江南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因此,朗读时,不仅应该仔细品味“绿”字的表达效果,而且语音要重,表达出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3.语调。表示疑问、愤怒、惊异、命令等的句子,朗读时大都要前低后高;表示肯定、沉重、感叹、请求等句子,朗读时大都要前高后低;一般叙述说明的句子,朗读时语调要保持平直。如都德写的《最后一课》中有这样几句:“我几乎还不会作文!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去溜冰……”朗读“我几乎……法语了”时,要用激越的语调,声音前低后高,以表达出作者的愤激之情,后面的一句是一般的叙述,朗读时语调要保持平直。

4.语速。在朗读时,语速应与课文内容一致,虽文章的气氛而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而且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复朗读,让学生乐读、爱读,读得有感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遣词造句的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

薛际帅:男,汉族,1964年3月出生,大专文凭,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1983年3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先后在河南省偃师市府店一中、二中任教。任教以来,工作踏实,积极进取,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先后有十多篇教育论文在省市级获奖,多次被评为市级模范教师,2000年被评为偃师市骨干教师,2002年被评为洛阳市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