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李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李娜

李娜

李娜

惠民县第一中学山东滨州251700

摘要把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果。本文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高中历史课堂的实效性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学生在体验历史、感悟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极进取、健全的人格。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历史课堂更有实效性。

一、更新历史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师,要围绕以人为本教育观的树立,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为着重点;在学生观的树立上侧重于主体性,教师观的树立侧重主导性;在教育评价观的树立上侧重于发展性;教法上要转变,教学手段和方法倡导灵活多样化,目的为学生自主学习更好的服务;引导学生学法要转变,把学生主动学习作为重点,把学习环境向多样化与开放式方面进行营造,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等的充分发挥,注重学生对历史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把教育教学过程的倡导内容定位在教育学生在认知和做事,以及共同生活和生存上具备驾驭的能力过程等。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活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知识基本特点就是过去性和丰富性以及综合性,对已逝去的人和事进行的描述就是历史,重演是不可能的,运用实验的方法使之再现更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正是历史学习者的困难所在。教师要想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就必须突破对教材的语言描绘或阅读抽象教学境况,否则就达不到效果。而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利于把繁所和难于理解以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简单和更容易理解以及形象化。使原来静止的内容直观形象,枯燥的内容生动具体,把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实现多个角度化,使教学难度被有效地降低,教学目标能够极大地优化,并能够把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学习欲望更加强烈,为学习动机的形成奠定基础。

此外,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把更广博的知识信息提供给学习者,使主体参与的可选择性增加,主体参与的范围被有效地扩大,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效协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使学生思维方式更加活跃,是教师满堂灌教学方式改变的有效平台,使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机会更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对知识进行获取,围绕智能开发,能力锻炼,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走上正轨。

三、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

历史课涉及面很广,可以说包罗万象,天文、地理、人物、事件无所不及。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并逐渐失去兴趣。作为历史教师,必须要博学多才,要广泛涉猎多方面、多学科知识,在讲解历史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与之相关的、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的“题外话”,从此来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历史课讲述的都是离学生很遥远的事情,难以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大部分学生对时事感兴趣的特点,把目前发生的时事与历史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化历史为现实,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就可以在娱乐性的讲课氛围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四、灵活掌握历史教材内容

历史知识纵横交错,使用联系比较的方法是学习历史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她的真实。怎样才能真实地认识历史?我觉得,我们对历史不仅要侧视,还要环视,更要仰望、俯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观其全貌,探其内心,让其以一个活生生的立体展现在我们面前。因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的进程史同样不可断然分割,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我们都应考虑。通过这样的纵向联系,横向比较,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那么沉睡的历史便会“立体”起来,“鲜活”起来。在学习中注意整体把握、立体呈现,这同样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重视且必须做到的。

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方法

历史教师要合理运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些收获,有一些心得并且有一些领悟。学生能够更多地领悟知识,领悟老师所讲的技巧,那么这节课无疑就是高效的。这就要求这节历史课是思维活动强度是很大的,思维是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的。如若不然,我们这节历史课是绝谈不上高效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掌握清晰的知识结构、脉络,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时刻处于运转阶段,让历史课堂更加高效。当然要同时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孩子们能够跟上老师的思路。首先,笔者认为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讲解一定要细致和透彻。清晰和完整的结构框架当然重要,但是我们看到如果没有详实的史实作为根据去填充这些结构、框架,这些结构、框架无疑使空洞而乏味的,学生们也理解不上去。所以不能在课堂上只出现事件中的关键词,还要对事件有细致的描述和详细的讲解,这样学生才能对史实和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清晰的知识结构也就随之而来了。其次,我们也要注意到题目的设置。在一节课中要学生不断跟着老师的思路去走,除了教师对史实和概念生动、细致的讲解之外,我们要不断地去抛出问题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去跟着你思考,这样才能保证思维的活跃度。问题是需要根据深度去层层设置的,每一层,由浅入深都要有题。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够不断被唤醒。这些问题可以当堂去问同学,或者大家一起来答,有时候还可以进行分组式的竞赛,这样来调动课堂的气氛和学生们的积极性。简单的问题可以设置史实性的问题,去问事件的事件与地点,有难度的可以用高考的真题或者一些有争论的思考题。

六、高效的习题训练

1、避免习题误区

在习题训练时,教师不应注重数量,而要从质量和解题方法上入手,避免“题海战术”,探索出最适合的方法,总结经验。“题海战术”是历史习题中一项重要的误区,学生练习了大量的习题并不代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如果没有从根本上掌握知识,无法灵活运用,做再多的题也是无用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2、习题和知识点结合

大部分习题都是根据书本上的知识点而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练习习题的时候从繁杂的习题信息中抽出主要内容,发现隐藏在其中的知识点,并把它们和课本上的知识点相联系,考虑习题时从哪个方面对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考察的,这样对症下药,一方面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学生弥补自己在知识点上的不足,巩固自己的知识。

3、总结做题方法

习题训练中做习题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方法并且拥有解决习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在习题训练中,教师不应一味看结果,追究学生的成绩好坏,而要深入发掘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总结解题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避免做大量的无用功,真正从习题中得到收获。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把现实生活和历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历史课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赵波.对初中历史课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和实践[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2]杨兴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3]赵瑛欣.新课改下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