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头痛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头痛临床观察

余丰胜

余丰胜(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中医院内科464194)

【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107-02

【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头痛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头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常规治疗脑卒中;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组口服血府逐瘀汤加白芷,黄芪治疗,疗程14天;结果治疗组无论是在症状改善方面、还是在神经功能康复方面都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加汤加白芷,黄芪治疗脑卒中后头痛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后头痛血府逐瘀汤

脑卒中后头痛为脑卒中后常见症状,能明显增加患者精神负担,造成其血压波动,影响其康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二次中风,增加死亡率,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笔者运用血府逐瘀汤为主方治疗脑卒中后头痛,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0例均为我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住院病人,均以头痛为主要治疗目的,伴脑血管病的特征,经CT确诊为脑卒中。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38岁~75岁,平均年龄61.7岁,其中生活完全自理6例、生活半自理16例、生活不能自理13例,缺血性中风8例,出血性中风27例.对照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40岁~72岁,平均年龄为61.3岁,其中生活完全自理7例、生活半自理16例、生活不能自理12例,缺血性中风9例,出血性中风26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并发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诊断及辨证标准,西医诊断①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

②经脑CT证实;中医诊断标准及证类标准按照《中医内科学》[3],符合中风,气滞血瘀型诊断标准,有头痛症状并主证上升为主证,符合气滞血瘀的舌象,脉象。

1.2.2病例入选标准①符合西医脑血管意外诊断标准②头痛与脑卒中有直接因果关系③符合中医诊断标准。④神志清楚,能配治疗。

1.2.3病例排除标准①生命体征不稳定②有消化道出血或球麻痹等影响进食服药的疾病。③有肝、肾及其它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④家属或患者不配合治疗

1.3药物及方法两组常规治疗脑卒中,依据病灶的大小,位置以及颅压的情况决定甘露醇的用量,根据并发症的情况决定抗生素及质子泵抑制剂的运用;缺血性卒中口服阿司匹林,落伐他丁,尼莫地平,血压控制在200/100mmHg左右,一周后逐渐控制到140/90mmHg以下,入院后即配合针灸,理疗等康复训练;出血性卒中依据病情及家属的意愿决定是否手术治疗,血压控制到180/90mmHg以下,病情平稳后开始康复训练。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0.2,日二次口服。治疗组给予口服血府逐瘀汤[4]加白芷,黄芪;处方`牛夕9g、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熟地黄15g、川芎5g、赤芍6g拮梗5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白芷6g,黄芪30g。并随证加减;肢体瘫痪明显加全虫、水蛭;纳差加山楂、麦芽;气虚乏力加党参、白术;面色苍白加紫河车、山药,肾阳虚加附子、肉桂、金毛狗脊。用煎药机统一煎煮,分装成袋,每袋200ml,每日2次,早晚各一袋,14天为一疗程。

1.4临床疗效评定。及《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5]判断神经功能康复情况;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无增加。恶化,功能评分增加20%。头痛完全消失为痊愈,一周内发作两次为显效,头痛程度减轻为有效,头痛不减轻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各项评分值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有效率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头痛无论是在改善症状方面、还是在神经功能康复方面都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差异显著,见表1、表2。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头痛改善)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

表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神经功能康复)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

3讨论

头痛是因头颈部痛觉末稍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异常的神经冲动传达到脑部所致。出血性卒中所引起的头痛主要是因为出血所致的炎性刺激及颅内高压所致的牵引性头痛,另外也有其他因素存在。缺血性卒中所致的头痛多与动脉扩张或脑血管痉挛有关,也与脑缺氧有关,但前者头痛剧烈,后者以头部闷痛为主。

卒中病人多为老年患者,其元气不足,气血亏虚,或久病不愈,营血亏损,气血不能上营于脑,髓海不充则可致头痛,或久病入络则络行不畅,血瘀气滞,脉络失养而易致头痛。头为神明之府,“诸阳之会”,“脑为髓海”,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能上注于头,即头与五脏六腑之阴精、阳气密切相关,凡能影响脏腑之精血、阳气的因素皆可成为头痛的病因,病位虽在头,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血府逐瘀汤为疏肝解郁之四逆散与活血化瘀之桃红四物汤加减组成,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血,而疏肝解郁不耗气,兼益气养血安神见长,标本同治,是治疗头痛症的有效方剂。柴胡为肝胆经专药、主升发阳气、调畅气机、疏肝解郁、引诸药入肝胆经;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与柴胡合用,以敛阴和阳、条达肝气,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阴伤血之弊;枳壳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一升一降加强疏畅气机之功;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活血,使气血调和,清阳得升;拮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合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黄芪补气升阳,提升抵抗力,现代研究[7]认为,黄芪的补气,扶正作用与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密切相关。黄芪与诸理气行气类药配合,使理气而不伤气,补气而不滞气,共解气虚气郁之证。熟地黄长于滋阴养血,益精填髓,为补血要药,当归补血养肝为血中之气药《景岳全书,本草正》;“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现代研究证明[7],当归有抗血小板凝聚和抗血栓作用,并能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有扩血管作用,能改善外周循环。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本草汇言》;“川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之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嗪,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外周阻力预防血栓形成。诸药合用,共奏益气理气养血化瘀之功,治疗气滞血瘀所致之卒中后头痛诸证。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279.

[2]朱镛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94,147.

[3]王永燕.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274.

[4]许济群.中医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148.

[5]中华神经学会,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0

[6]吕瑞妍.脑卒中后忧郁[J].新医学.2007.38(7):424.

[7]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28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