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袁航

宜宾市长宁县中医医院644300

摘要:目的:分析如何提升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总结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通过对相关因素分析后,完善现有检验流程。结果:仪器设备、采血部位、采血量、血液运输和存放、不规范操作等影响因素,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结论:针对血常规临床检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制定针对性的检验方式,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血常规;临床检验;可靠性;准确性

血常规检查是当前临床研究中一种基本血液检查方式,通过对血细胞形态和数量进行分析后,能对相关疾病进行分析,结合具体要求提前进行诊断。已有的检查方式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如何提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关键所在。但是在具体检验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影响整体准确性。医护人员需要掌握影响因素,做好检验工作,满足具体检验要求。

1.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

针对现有临床检验机制的具体要求,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做好各项检验工作,按照具体检验要求落实。以下将对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1.1仪器设备

随着临床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分析仪在血常规检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应用优势突出。由于该仪器属于精密仪器,能提升准确率,因此应用优势突出。但是在血液样本收集过程中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很多问题,血液运输过程中设备保护不当,进而出现检查不合理的现象[1]。

1.2采血部位

采血部位的不同对血常规检验准确度产生影响,通常是在患者的静脉以及毛细血管处采血,但是在不同的部位采血阶段,静脉采血稳定性比较高。临床研究可知,在毛细血管末梢采血、耳垂采血以及指尖采血过程中,由于血液成分没有太大的差异,因此比较简单。在进行血常规性检验阶段,血液的成分存在差异,要对血液产生成分进行分析。考虑到穿刺效果以及静脉采血方式的具体变化,操作起来更便利,但是存在不同程度误差现象。

1.3采血量

采血量直接对血常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在采血阶段,由于抗凝剂产生比较大的作用,为了避免出血血液流动过程中出现凝固的现象,需要保证血液在流出人体后不能凝固。在血液采集阶段,对抗凝剂的使用量会产生影响,如果血液流出量比较多,不能应用充足的抗凝剂,则会出现凝固的现象,进而导致整体准确率下降。但是如果过量应用抗凝剂,血常规检查结果也是不准确的,甚至会导致血细胞分析仪出现阻塞的现象。

1.4血液运输和存放

血液在运输的过程中也可能对血常规检查产生影响,采血工作结束后,需要对血液样本进行收集管理。采样管采用的密封的管理形式,为了防止外界空气、水分以及细菌的侵入,要严格做好存放工作。在运输过程中,环境的温度对血液样本会产生影响,要尽量控制温度,温度不能过高,要将血液样本存放在仪器重视,保证仪器清洁。采样后5分后,抗凝剂和血样可以融合,进而提升检测准确性[2]。

1.5不规范操作

不规范操作是当前存在的重要问题,基于其特殊性,需要引起重视,合理操作。部分患者在样本采集前,存在溶血的现象,导致红细胞检查不准确,甚至出现检验数量偏低的现象。直接对血液系统造成影响。部分患者经过基础消毒后,溶液没有完全蒸发后就开始进行穿刺,导致溶液进入到血液标本中,进而出现溶血的现象。基于血液收集的特殊性,如果出现定位不准确的现象,必然影响检验准确性[3]。

二、讨论

针对临床血常规检验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医护人员需要从具体情况入手,做好基础检验工作,最大程度提升可靠性和准确性。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血液分析仪器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针对临床检验的具体要求,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具体情况入手,做好临床检验工作,按照检验要求进行落实。医学实验室是进行具体检验的关键所在,在检查阶段要掌握各种分类因素,在现有检查基础上提升检验精准度。

在实践检验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仪器进行检查,按照检验流程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操作失误或者操作不当的现象。保证仪器工作稳定性直接影响操作效果,需要提前做好校准工作,如果机器出现安全隐患,第一时间进行维护,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血液样板在运输阶段为了避免出现摇晃严重的现象,需要引起注意,保证运输稳定性。此外检验环境的温度也会对结果造成影响,在运输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低温。

整个流程本身较为特殊,每个环节需要按照标准进行。由于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大,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差,为了对检验方式进行分析,避免出现检测不合理或者其他不良现象,要对检验机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和检验后,找到影响检验误差的原因,最大程度提升检测准确性。

血液标本的采集部位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教育和引导,告知患者不能服用药物,需要在空腹状态下采集血液。检测人员要按照要求进行落实,不能出现操作失误或者准确度低的现象。如果不能及时送去检测,则要做细胞图片,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结果进行测定。在整个检验过程中,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也直接影响检验结果,需要按照检验要求进行落实。同时对操作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掌握具体流程,进而按照具体检验要点进行落实,避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管理结果不准确[4]。

综上所述,针对仪器设备、采血部位、采血量、血液运输和存放、不规范操作等影响因素,医护人员需要掌握具体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检验分析工作,避免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增加管理难度[5]。

参考文献:

[1]李春娜.临床检验对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5(01):153.

[2]许健.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整改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36(13):149-150.

[3]张秀丽.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1(02):61-62.

[4]王清华.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22(13):108-110.

[5]陈伟红.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分析前因素[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21():3007-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