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水而变——从城市绿地系统视角谈对海绵城市体系的理性认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因水而变——从城市绿地系统视角谈对海绵城市体系的理性认知

梁洛宾

柳州市建筑设计科学研究院广西柳州市545000

摘要:我国近年来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倡导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这个系统是对当前城市健康发展的实际探索,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与传统城市雨洪管理模式大不相同。海绵城市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辅相成。虽然略有不同,掌握城市绿地建设的整体方向,现在系统的平衡城市建设和自然的关系,发展海绵城市体系,提高城市人民的居住幸福感。作者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行业同仁,谈一谈从绿地系统对海绵城市体系的认识。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海绵城市体系;认知

一、传统城市雨洪管理系统的弊端和新型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积极作用。

发达国家几十年快速的城镇化建设忽视自然和城市发展的关系,已经尝到了大自然的恶果,重新重视环境保护,开始对城市环境的建设的探索,尤其重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建设。我国改革开发建设成果显著,加快城镇化建设脚步。随之而来的除了城镇化的积极作用,还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我国在城镇化建设中面临一系列问题,顺应自然规律,结合国外经验,在我国实际国情基础上大力发展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有诸多好处,首先强调尊重自然的基础下,保持开发前后雨水径流总量和峰值总量保持平衡,雨水自然循环,以便于更好的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多种目标,弥补传统城市雨洪管理系统的不足之处,在实现城市雨水径流排放的基础上,有利于稳定城市的社会秩序,促进城市居民幸福感的提升。

传统城市雨洪管理系统尽管能快速的实现雨水径流的排放,使大量的雨水排出城市之外,旨在快速保证城市社会秩序,两种雨洪管理模式最终达到的目标不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实现多种目标,更加有利于雨水的多种利用。

传统雨洪管理系统在封闭的雨水排放系统里进行快速排放,各地的管理系统没有因为具体地质环境而因地制宜的设计开发系统。雨季和旱季传统雨洪管理系统雨水承载的压、力不同,设计重现期大部分为一年一次,雨水控制能力有限,对雨季等雨水量大的时节,无法承受城市雨水的大规模排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和城市绿地系统相辅想成,整体系统较为开放,整体更融于自然规律,较传统雨洪管理模式相比更加综合稳定。

传统雨水管理系统管理较为死板,没有顺应自然规律,一定程度上阻碍城市雨水的自然流向,影响水的循环利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利用多种方式,巧妙的将下沉式绿地、绿地屋顶、蓄水池、雨水罐结合起来达到雨水循环利用的目的,采用生物滞留设施、湿塘、雨水实地措施尽量减少污染,最终达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预期目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雨季等高峰时段对城市雨洪管理系统的压力。尽可能的模拟自然的生态规律,促进雨水的循环利用。

二、海绵城市系统关键在于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是建设海绵城市绿地系统的主要载体,服从城市总规划,海绵城市体系和城市绿地系统互相辅助。海绵城市系统旨在达到城市绿地系统对雨水合理控制的目标,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各个方面也关乎于海绵城市体系未来的具体规划。二者缺一不可,相互协同发展。

城市绿地均匀的分散于城市的整体,将绿地积极的作用完全的覆盖整个城市的所有地区。各种形状不同,类型不同的绿地整体形成一个大的生态空间。为每一个城市居民都可以享受到同等的绿色城市基础设施,稳定城市社会秩序。

基于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海绵城市体系将综合的处理整个城市的雨水问题,有效解决城市中雨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雨季和旱季具体硬度措施不同,雨季将建立“雨水花园”应对雨水问题,“暴雨花园”将实现减少污染,雨水错峰排放的目标,结合城市未来发展,逐步推行海绵城市体系建设,争取在最短的瞬间内解决城市的雨洪故那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促进城市未来的健康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是整个城市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肩负多种职责,有利于利于自然环境的恢复,更好的装扮整个城市,成为整个城市的亮点和美景。城市绿地系统在建设海绵城市体系中不可或缺。城市绿地的不同类型也为建设海绵城市体系承载不同的建设目标。更好的促进城市未来的健康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可以实现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控制雨水的排放,以便于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完善对海绵城市体系的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二者建设的完善,实际上相互促进了双方的建设。达到合理排放雨水的目的。大力扩展绿地面积,尽可能的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积极作用。城市的绿地面采用多种类型,尽可能有效减轻雨水污染。

有效减轻雨水污染,在有效控制雨水分流的基础上,城市绿地系统更好的净化雨水中的有害物质,有利物质得到循环再利用。绿地系统对雨水水质的净化起到关键作用。多项实验结果表明TSS的含量大大降低。远远低于传统雨水管理模式的处理排放。

三、城市绿地系统在海绵城市体系中的作用

城市绿地分别有不同的类型,其作用也各不相同。公园用地,防护用地,附属用地及其他用地五种类型。

首先附属用地是占城市绿地面积比例最大,空间的利用较为灵活。有研究表明大部分城市附属绿地面积占整个城市的30%-60%,而且在整个城市绿地面积的总数量上呈现压倒性优势,有力于城市的环境建设。利用附属绿地的优势,为海绵城市体系实现多种目标,把控雨水的排放,大大减少资源浪费,节约资金的投入,同时也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添加一抹色彩。

公园绿地作为一个城市居民休闲玩乐的好去处,极大的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绿地规模相比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而言,城市绿地面积大。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公园绿地形式多样,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此外公园绿地还可以和附属绿地的作用相结合,以达到作为建设城市“暴雨花园”的目的。

生产绿地面积占城市绿地面积比重较小。一般位置偏远,处在城市郊区等偏远的地区,有效的利用生产绿地的作用和巧妙的和其他类型的积极作用结合在一起,,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防护绿地作用和生产绿地大致相同。他同样位置偏远,可以在满足自身绿地作用的同时为整体绿地键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绿地可以是风景名胜,湿地,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诸多类型,有利的促进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有效多用途的合理划分其他绿地对建设海绵城市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更好的完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海绵城市体系在不同的城市需要不同的灵活应用,切忌生搬硬套。根据城市每一块地区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因地制宜的建设城市绿地。结合城市建设现状和资金的支持这两大考虑情况,将城市绿地建设强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线上。缺水城市考虑雨水再利用的问题,水资源丰富的城市考虑如何尽可能的排放雨水。还有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建设海绵城市体系过程中需要保证资金链的良好运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大多数城市绿地系统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顺应城市整体规划,更加有利于城市雨水问题的解决。

总结

顺应自然规律,结合国外经验,在我国实际国情基础上大力发展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强调尊重自然的基础下,实现雨水自然循环,以便于更好的修复自然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减轻雨季等高峰时段对城市雨洪管理系统的压力。尽可能的模拟自然的生态规律,促进雨水的循环利用。

海绵城市体系和城市绿地建设二者互相发展,共同进步。城市绿地系统在实现休闲娱乐,美化环境等动能的同时将有利的减轻传统城市雨洪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完善海绵体系。海绵城市体系不要求达到预期目标,因地制宜,一步一步的合理建设,调整建设强度,达到最好的预期目标。发展海绵城市体系,提高城市人民的居住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罗超.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眉山市洪雅县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优化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2016(6).

[2]耿玉石.从园林绿地系统视角分析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J].现代园艺 ,2016(8).

[3]周延伟.海绵城市绿地系统设计研究[J].城乡建设 ,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