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加康复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针刺加康复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黄绪昕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加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即分成治疗组50例,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取针后配合表情肌康复训练、进行面部推拿按摩以及热敷患侧等各种康复疗法,以指导病人进行面肌锻炼。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6.0%,对照组为8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患者所需平均疗程为1.8个,对照组为2.1个,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康复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高,病程短,并发症及后遗症少,可促进面部功能早日康复。

关键词:针刺加康复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1、前言

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Bell)麻痹,是指茎乳孔内的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我们以针刺加康复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并与单纯针刺疗法治疗该病患者80例进行了对照,结果治疗组疗效满意。现将治疗介绍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

2.1.1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全部来自我院针灸门诊,将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82岁;病程最短1d,最长1年。对照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1岁;病程最短2d,最长1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2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

2.1.3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排除因颅后窝肿瘤、脑膜炎、腮腺炎、下颌化脓性淋巴结炎、手术损伤等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排除有严重心脑肾、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及精神疾患者。

2.1.4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

参照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

2.2治疗方法

对照组:取穴以阳明经和少阳经为主。局部取患侧下关、地仓、颊车、迎香、翳风、阳白、攒竹、太阳、四白、承浆、风池、牵正等穴,每次取(6~8)穴。病程在1周内的予浅刺、轻手法,1星期后予深刺、平补平泻手法。远部取四关穴(合谷、太冲)加双测曲池、手三里、外关、足三里、阳陵泉、绝骨(每次取3~4组)等穴。深刺,四关穴用泻法,足三里用补法,其他穴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随着病情的好转,取穴可逐渐减少,1次/天,10次为1个疗程,治疗5个疗程统计疗效,病程之间休息(3~5)天,整个治疗期间,如达到痊愈标准即可随时停止。治疗组的针刺方法同对照组,治疗组待取针后配合各项表情肌康复训练:⑴抬眉训练:抬眉动作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运动,病人上提健侧与患侧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恢复;⑵闭眼训练:闭眼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开始时轻轻闭眼,如不能完全闭眼,用食指的指腹沿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⑶耸鼻训练:耸鼻的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运动收缩来完成,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⑷示齿训练:示齿动作主要靠额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收缩来完成。用冰刺激患侧面颊,嘱病人口角向两侧运动;⑸努嘴训练: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病人能够鼓腮,刷牙,或进食流口水症状随之消失;⑹鼓腮训练: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恢复。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之后,治疗组再辅以进行面部推拿按摩以及热敷患侧。平时要保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戒烟少酒,防止再次受风及受潮湿,多饮水,勿急躁,保持良好心态,有利于本病的恢复。此外,治疗组面瘫患者应注意不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告诫病人多休息,要注意患部的保暖,同时注意饮食要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忌烟酒;指导病人掌握本病的康复技术和自护常识,并坚持治疗全程。

两组治疗方法中针刺疗法完全相同,对照组只用针刺疗法,不运用康复疗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治疗5个疗程后计算并评价其疗效。

2.3疗效标准

痊愈:主观感觉面部表情正常,眼睑闭合,鼓腮正常,双测额纹、鼻唇沟对称。显效:主观无明显不适应感,外观正常,面部只有在做表情动作时才有轻度不对称。好转:主观感觉好转,眼睑能闭合,遗留口角歪斜,但较治疗前改善。无效:感觉、症状、体征无改变。显愈率=(显效例数+痊愈例数)/合计例数总有效率=(好转例数+显效例数+痊愈例数)/合计例数。

3、结果

3.1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4、讨论

对照组治疗面瘫患者已成为常见治疗方法之一,针刺疗法可起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的作用。体现了祖国医学在外治法上的整体观。针对疾病采用辨证施治,具有临床功效,其手段科学,疗效显著。治疗组除针刺疗法外在相应的经脉上实施揉法、一指禅法、拿法等推拿手法,以及抬眉、闭眼、耸鼻、示齿、努嘴、鼓腮训练以及超短波治疗等各种康复疗法,能更好的使肌肉筋脉得以温煦濡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和吸收炎性水肿,改善营养代谢的功效,提高神经的兴奋性,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医学认为面神经麻痹多由劳累汗出,或卧睡当风,经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引起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神经炎可能是多种激发因素(如风寒、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水肿;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的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有轴突变性。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和肌纤维之间以突触连接,在神经冲动到达时,神经末梢释放某种营养物质,促进糖元及蛋白质合成;神经损伤后,肌糖元合成减慢,蛋白质分解加速,肌肉逐渐萎缩。

面神经的病理改变直接导致所支配效应器的运动功能的损坏,而肌肉康复训练能促进其反射弧的重建,维持和恢复效应器的形态和功能,防止、延缓和减轻失神经肌肉的萎缩,等待神经再支配,随着肌肉运动的改善,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灵活性和反应性得到改善,提高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运动能促使患侧面神经兴奋,而面神经兴奋,又势必增强肌纤维收缩,形成良性循环,加速面神经炎症局部的淋巴和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改善受损面神经和面肌营养状况,促进面神经炎症和水肿的吸收。

5、结语

本研究发现,把传统的针灸治疗与现代的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红达。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33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56-57.

[2]虞华,鲁厚林。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2):3227-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