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社区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糖尿病的社区防治

仇德勇

仇德勇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4000)

摘要】目的:研究和总结糖尿病社区防治的方式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社区的糖尿病患者68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患者有34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治疗方式,而实验组患者则是在此基础上实行针对性的社区防治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完成以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治疗前低,同时也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行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提升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防治血糖水平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396-01

糖尿病在临床治疗中是比较常见的,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多尿、多饮以及多食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而糖尿病在发病期间出现的并发症也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情况下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糖尿病的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社区医院也开始意识到了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社区的糖尿病防治措施也在进一步完善。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社区的糖尿病患者68例,在所有的患者中男性有45例,女性有23例。所有的患者经检查均确认为糖尿病,并且不存在其他严重疾病。将所有的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33-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6±2.7)岁;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在32-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1.9)岁。两组患者在基础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治疗方式,社区定期为患者进行检查,其中主要是检测患者的血糖[2]。实验组的患者则是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其具体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测。对于病情稍轻或者是比较稳定的患者来说,每周需要检查两次,一般是在空腹状态或者饭后的2小时。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且血糖的变化较大,就需要在每天的不同时间进行检查。其二是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健康教育。首先是饮食指导,控制高脂肪及淀粉类食物的摄入。其次是心理指导,医护人员应当让患者了解更多的基础知识,使得他们对自己的病情有着详细的了解。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情绪,这对控制患者的血糖有一定的帮助。最后则是药物治疗,这也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对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进行控制,如果患者存在其他疾病,则要注意禁忌事项。其三则是注重患者并发症的防治。在患者检查出糖尿病以后,医护人员应当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糖尿病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以及注意事项,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让患者在发现并发症的症状以后,要及早告知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3]。

2.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糖检测情况的比较,详情见表1。

通过上表中的相关数据可以了解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以前血糖的检测无显著的差异(p>0.05)。而在治疗以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值有了明显的下降,同时血糖值要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通过临床实践可以了解到,糖尿病的发病周期是比较长的。对于社区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很多人对糖尿病的防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社区防治措施。在采取防治措施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现阶段治疗中存在的不足,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指导。其中饮食指导十分重要,也是患者在生活中需要重视的部分。同时心理指导和运动指导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还需要让患者了解药物治疗阶段的注意事项。此外,还需要加强并发症的控制,这对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此次研究结果可以了解到,在实行糖尿病社区防治措施一年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相较于治疗前有了明显的下降[4]。同时和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血糖值更低,更接近正常范围。这一结果说明糖尿病社区防治工作十分关键。总而言之,我们社区医务工作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不断的加强糖尿病社区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使得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生活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魏萍.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5(03):45-46.

[2]梁丹雯.糖尿病社区干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9(09):12-13.

[3]李亚杰.糖尿病的社区护理及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7(14):59-60.

[4]李智莉,吴浩,王俊星,于海霞,贾鸿雁.澳大利亚动机谈话技术在糖尿病社区防治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1,8(1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