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1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林迪

武冈市湾头桥镇中心小学湖南邵阳422401

一、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类素质要求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人类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全能人才,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人最宝贵的心理品质。而培养这种心理品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

如今大多数中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在“温室”中长大,缺乏必要的磨炼。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以及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难以接受生活的挑战,严重的会使他们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甚至危及社会。所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势在必行。

二、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成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减少学生许多心理障碍。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引路人”,他们的情绪、情感、自身心理素质等直接作用于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切实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具备坚强的意志、活泼开朗的性格、广泛的兴趣爱好、淡泊名利、甘守清贫、廉洁从教,树立起完善的现代师表形象。其次,要热爱教育事业,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把学生的生活学习摆在首位,始终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民主的、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达到使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之目的。再次,要讲究批评艺术,巧妙地把批评变成爱的雨露、爱的阳光,避免对学生的心理挫伤。

三、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在学科教学中全面渗透,是学校成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主战场是课堂教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课堂教学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各科教材中,都潜在着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心理教育因素。这就要求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履行好班级团体主导者的角色,努力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心理教育因素,适时、适度地渗透在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如小学语文教材中《詹天佑》一课,讲述了詹天佑在帝国主义国家阻挠、要挟、嘲笑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修筑“连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的京张铁路任务,并且比原计划提早了两年竣工,“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充分表现了他高度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创造才能。詹天佑面对困难表现出的正确态度、知难而上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决心,是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的好教材。教学中,教师把握住学生心理特点随机诱导,就能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受到鼓舞,从而增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四、发挥活动优势,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亦是学校成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充分发挥活动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在亲自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如通过各种竞赛活动,能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己,培养学生独立、进取、协作、耐挫等健康的人格品质。通过对学习活动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达到自我完善。

五、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因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借助家庭的教育功能,对家庭教育做必要的指导。指导家庭教育可采取办家长学校、开家长会、向家长发公开信等形式,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意义及主要任务,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转发有关报刊中关于家庭教育的优秀文章。

六、心育橱窗,辅导讲座,咨询信箱,心理测试等,是学生开启心灵、走向成功的桥梁

开设心理辅导专题讲座,能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设立心理咨询信箱,通过书信的形式为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析疑解难,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出现的特殊问题,解除心理障碍。经常性地开展心理测试,可了解学生通过咨询、辅导、教育之后心理发展出现的变化,为学校调整、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信息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