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管理在脊柱后路手术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3

细节管理在脊柱后路手术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观察

邹晓慧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针对患者个体具体情况,通过实施细节管理,观察脊柱后路手术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出本科室82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视护理管理模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是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针对性实施细节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以及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为4例,其发生率是9.8%,观察组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1例,其发生率是2.4%,两组对比其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87.8%,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7.6%,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脊柱后路手术围术期对患者实施细节管理预防皮肤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并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关键词】脊柱后路手术;压力性损伤;细节管理;预防

脊柱后路手术属于大型手术,围术期的并发症较多,压力性损伤就是其中之一。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已是临床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之一【1】,因此探讨一种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有效护理管理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研究报道也指出,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实施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性护理,可明显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观察脊柱后路手术围术期实施细节管理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效果,选出本科室82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展开研究,并对比常规护理管理与细节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数据

选出本科室82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病历资料均完整有效,符合手术适应证。根据在住院期间给予患者不同护理管理模式的差异,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1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0~63岁,平均(42.9±10.6)岁;手术时间4~11h,平均(7.1±1.5)h;其中包括的手术类型有脊柱侧弯矫形手术5例,颈椎内固定手术5例,胸椎内固定手术3例,腰椎内固定手术28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0~64岁,平均(43.0±10.8)岁;手术时间4~11h,平均(7.0±1.7)h;其中包括的手术类型有脊柱侧弯矫形手术7例,颈椎内固定手术8例,胸椎内固定手术2例,腰椎内固定手术24例。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患者围术期实施与以往相同的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细节护理管理模式,内容涵盖(1)术前评估:术前对患者的病情以及全身皮肤状况进行全面、综合评估,明确患者在围术期不同阶段哪些部位存在高度危险压力性损伤,运用Braden评分表分析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及危险程度,参阅相关资料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程序,根据患者存在的具体危险因素实施压力性损伤的细节管理,以减少压力性损伤发生几率【3】。(2)高危压力性损伤部位皮肤保护:入手术室前根据患者手术部位、手术体位以及患者自身皮肤情况,对患者的额部、下颌部、前胸部及髂嵴等部位使用减压敷料覆盖,提前对其皮肤给予保护,预防手术中由于体位及手术器械等原因造成的压力性损伤;术后根据患者Braden评分情况,对于评分为高危压力性损伤患者,对其肩胛部位、骶尾部、枕后用减压敷料;对于合并脊髓损伤,双下肢肌力不足4级的患者,足跟部及外踝部同样使用减压敷料或是水胶体敷料给予覆盖保护。(3)体位护理:协助患者摆放正确舒适的体位,体位摆放时注意关节的功能位,并了解体位摆放后患者身体的受力部位,避免其持续受压时间超过2小时,预防体位不合理而诱发压力性损伤;为患者进行体位更换时动作要稳、轻,禁止拖、拉、拽,可根据患者体重情况,给予患者身下垫翻身巾,辅助患者的体位调整,每次体位调整时,对受压皮肤进行观察与护理,预防皮肤受损。(4)体温监测:注意调节手术室及病房温度,控制在22℃~26℃,术中用保温毯等遮盖患者的身体,并全程进行体温监测,及时调节保温设备,做好保暖措施,预防低体温;术后定时测量体温,及时发现患者体温异常并采取适当措施维持患者正常体温。(5)关注患者围术期各阶段使用的医疗器械:每日至少评估2次患者身上存在的所有医疗器械,并识别其可能引起皮肤压力性损伤的种类及部位,而对于高危压力性损伤风险患者,应增加皮肤与器械交界处皮肤的评估频次【4】,高危区域给予减压敷料保护,固定伤口敷料的医用胶带采用无张力方式张贴,减少皮肤张力;留置伤口引流管期间采用侧卧位,避免引流管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

1.3评价指标

(1)将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后,对其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进行对比。(2)在患者出院时将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对其结果进行对比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健康指导、操作水平、生活照护等10个方面进行,内容选项分为10分,9-10分为满意、6-8分为一般满意、0-5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N×100%。

1.4数据处理

选择SPSSl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数据用%表示,行X2校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结果

2.1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41例中有4例发生压力性损伤,其发生率未9.8%,观察组患者41例中有1例发生压力性损伤,其发生率为2.4%,两组对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脊柱后路手术属于大型手术,手术时间长,术中的体位处于俯卧位,患者前额、下颌、前胸、髂嵴及膝等部位因体位要求而处于长时间受压状态,全身麻醉后患者的压力感知能力及机体的压力自主调节能力丧失,以及术中医疗器械的压迫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受压部位易出现红斑、硬结、水泡等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引发术中压力性损伤的概率约达10%【5】,因此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有效控制脊柱后路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脊柱后路术后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多种医疗器械的使用,而有数据显示,有医疗器械的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是无医疗器械患者的2.4倍【6】。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患者易造成患者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引起压力性损伤发生。压力性损伤一旦发生,不仅会造成患者的疼痛,还会延长住院治疗时间,增加医疗成本,对机体的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术后应根据患者个体具体情况,关注细节,识别存在的危险因素,全面动态评估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程度,及时去除诱因或给与预防措施,加强围术期护理管理,从而降低其发生率。

细节管理即通过评估患者个体实际情况,发现存在或潜在的实际问题,着重关注并提前积极预防【7】。脊柱后路手术具有手术类型多、手术历时长、机体损伤程度大、术后卧床时间长等特点,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更高。细节护理管理模式要求护士全方面评估患者,包括患者本身及实施于患者的各种诊疗措施等,在各个环节中加以防范,提前做好预防、及时检查、快速处理,做好对高危部位、高危时段、高危因素的监管,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通过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实施,有效避免压力性损伤事件的发生。将细节护理管理应用于脊柱后路手术的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管理中,可确保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细节都能做到位,同时,利用这一现代化管理方法,能够不断完善科室的相关规章制度,并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强化其专业技能的培训与学习,不断完善护理工作流程,让护士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最终控制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提升护理管理质量【8】。

防治压力性损伤是一项长期的护理任务,预防是避免压力性损伤发生的主要手段,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力性损伤关键的一步,分析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因素可对有压力性损伤高危部位提供个性化护理,通过术前的皮肤准备、围术期动态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术后体位的合理摆放、围术期体温的监测、合理安全使用医疗器械,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通过两组实施不同护理管理模式的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4%)明显低于对照组(9.8%),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6%)明显高于对照组(87.8%),提示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认为,对脊柱后路围术期预防压力性损伤实施细节护理管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管理。

综上所述,脊柱后路围术期实施细节管理预防发生压力性损伤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昌霞.三级监控模式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1175—1177.

[2]江华容.廖健敏,彭敏.持续压疮危险预敬管理的研究EJ].护士进修杂志,ZOll.26(7);587-589.

[3]BergatromN.ThePredictionandPreventionofPreasureUlcersinAdults.NursingClinNorthAm,1995,30(3):539—55l

[4]NationalPressureUlcerAdvisoryPanel,EuropeanPressureUlcerAdvisoryPanelandPanPacificPressureInjury.Pre—ventionandtreatmentofpressureulcers:quickreferenceguide[EB/OL].(2014—10—16)[2016—03—251.http://www.epuap.org/guidelines一2014/Quick%20Reference%20Guide%20DIGJAI。%20NPUAP~EPUAP~PPPIA—Jun2016.pdf.

[5]周琼芳,郑嘉富,罗瑞英.脊柱后路手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中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C]//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年21(z2).209-210.

[6]lackJM,CuddiganJE,WalkoMA,eta1.Medicaldevicerelat—edpressureulcersinhospitalizedpatients[J].InternationalWoundJournal,2010,7(5):358—365.

[7]张小燕,苏永静,黄天雯,何瑾云.加强细节管理降低护理风险[J].中国护理管理,2007,7(4)59—61

[8]董丽,单亚楠.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5,21(11):3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