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工作压力与因应方式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临床医生工作压力与因应方式的研究

董扬张芬

金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浙江金华321000

摘要:新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居民医保政策的全面覆盖,极大减轻了城乡居民的就医负担,加之保健意识的加强,使得各级医院病人数大幅增加,医院长期人满为患,医护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另外,由于医疗费用的居高不下、患者维权意识的加强,医患矛盾的日益突出,医护工作成为高风险职业。如何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医护人员生存质量,成为当前医院管理者及医护人员自身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实际问题。

工作压力是目前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同的工作角色,不同的工作场所,不同的工作者承担着不一样的工作压力。在医疗行业中,这种现象会更为突出。在医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家庭、收入、上岗、晋升、医患关系等多重压力,缓解医生工作压力,寻求医生影响工作压力的相关因素,探讨控制医生工作压力源,是当前医院管理者及医护人员自身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实际问题[1]。

一、压力的形成

压力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工作者面对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内容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美国人沃尔特·坎农是研究压力较早的学者之一,他认为环境的刺激对每个人的形象都不一样,而面对这些不同程度的刺激,个人对其反应也会有所不同,一般表现为焦虑、恐惧等,这就是压力。工作压力能够促使工作者改进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但是过于强烈的压力会对工作者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能够对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产生负面作用[2]。

二、临床医生的工作压力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医保覆盖范围扩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迅速提升,各级医院面临大量患者,医护人员的数量及专业技能未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导致一线医护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特别是临床医生面临着强大的工作压力。临床医生从事与人的健康及生命密切相关的高技术性、高风险性、高探索性的工作,临床医生直接与患者接触、负责制定治疗方案及主要的医疗工作,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鉴于医疗过程的不确定性、高风险性等,临床医生承受的工作压力在医务人员群体中相对更大。此外,患者维权意识的加强,对于临床医生的工作能力要求日益提升,导致时常发生较为激烈的医患冲突,进一步提升了临床医生的工作压力。

三、工作压力对临床医生影响

工作压力对于临床医生的影响同样具有两面性,适度的工作压力能够提升医生自我学习和进步的动力,能够加强医生自身的业务技能,能够提升科室的整体医疗水平,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但是过于强大的工作压力,能够导致临床医生较多的负面影响。国内外研究均表明,临床医生面对的工作压力远高于其他职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影响年轻医生的身心健康。新入职的医生由于经验不足,并且时常进行的专业考试和考核不断,迫使他们在工作之余进行高强度的学习和实践,这种状态导致了较为强烈的工作压力,这种压力使他们在工作中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出现睡眠不佳、食欲下降、思维缓慢等现象,损害身体健康。同时过度的压力也会加重医生的心理负担,甚至出现悲观、自卑、失去自信心、害怕困难等状态。

影响医生的职业发展。医生在职业生涯初期遇到的困难与波折,会严重降低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并挫败他们的自信心,低估自己的职业能力,导致部分医生不能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同时丧失不少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如果医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初期不能树立明确的职业方向、职业生涯目标以及迸行深入分析与评价,则会影响以后的职业正常发展,甚至影响整个职业生涯。

影响医生形成正确的工作观与人生观。如果医生在职业生涯初期不能有效地缓解各方面的压力,容易对工作产生不良的对立情绪,有些医生甚至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来应对自己的压力。比如夸大自己的工作绩效、收取病人红包、与医药代表谋取不正当利益、剽窃学术论文等,这些消极行为都会影响医生的工作态度,这种错误的工作观与价值观使他们缺乏踏实的工作作风,抱有较低的职业满意度和对组织的忠诚度。

影响患者的就医质量。临床医生是医疗行为的主体,长期持续的压力会引发他们的职业倦怠,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人性化、职业效能感缺失等,这些自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热情,导致对工作缺乏耐心,对服务对象冷漠、缺乏同情等,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医患关系与医疗质量。

四、工作压力因应方式

因应,又称“应付”,原意是指有能力或成功地对付环境挑战或处理问题。目前接受较为广泛的因应定义是由福克曼等提出的“因应是个体在与环境的持续互动中,当外在或内在的要求超出其能力或资源负荷时,个体持续的认知评估和行为努力的动态过程”。压力的因应方式,本文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积极面对工作压力,及时调节自我情绪。每一个参与社会工作的人都会面对各式各样的工作压力,正是有了工作压力,工作者的工作技能才能有提升,社会生活才会进步,以此每一名工作者都应该合理正确面对压力,积极面对工作压力,尽可能将工作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调节自我情绪乐观对待工作压力,通过改变自身的认识来缓解工作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面对较大压力,及时和经验更为丰富的工作者请求建议和指导,及时向同事、朋友、亲友倾述,宣泄工作压力,及时改变对工作压力的态度,让工作压力为自身工作水平的提升做好服务工作[3]。

找到工作与生活平衡点,实现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所有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能因为工作而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一个正常的工作者不能只懂得工作、看重业绩,而忽略最基本的生活质量,只有懂得生活的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工作,更好地为他人服务。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工作与生活相辅相成,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才会有积极的工作态度,面对工作压力也会更加从容和自信。

五、临床医生工作压力因应方式

在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过程中,临床医生可以采取及时措施因对,临床医生面对压力的因应方式

自我调节,积极面对压力。选择临床医生这个职业,面对的工作压力必然会高于其他普通工作,医务工作者要有这一定位,因此必须承担超出常人的心理压力,作为具有较高医学知识的群体,临床医生在面对压力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理性、更加从容,能够随时做到及时方式自身心态,及时调整因应压力的不正确方式,通过改变自身对压力的应对方式,改变自身对工作问题的看法,避免负性情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4]。

换位思考,理解病患心理,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近年来经常发生较为严重的医患纠纷,甚至造成医患人员伤亡,在强烈谴责这类事件的同时,作为临床医生应该能够站在患者角度进行思考和工作,为患者着想,善于调节与控制患者情绪反应,并能使之产生自己所期待的反应。在与患者相处过程中,尽量以关怀、同情的态度对待接诊的患者,以仁者之心对待患者,但是对于特别难处理的对象,可以采取非常规方法,及时联系安保人员或者公安部门,不能盲目对待,激化矛盾,保障自身人身安全。

施行定期或不定期岗位调动的工作机制。主要是指将临床医生在相近岗位进行调动,特别是对于工作压力较大的岗位采取轮岗的上岗制度,减轻高压岗位的长时间、持久性的工作压力。此外,医院人事部门应该科学安排相近岗位医生不定期或定期进行交互轮岗,这样有利于减少工作的重复性,减轻医生的职业倦怠心理,面对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病人,医生们会觉得工作变得更加有趣,同时在岗位轮换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5]。

加强交流,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沟通能够缓解社会人内心的压力和紧张,高强度下的医务工作者更需要沟通,需要一种方式而又平等的交流。这种沟通机制下,参与沟通的工作者不用考虑自身和他人的岗位、职称,能够自由讨论,分享喜悦,倾述困惑,提出建议,也可以以案例的形式进行专题讨论,各抒己见,营造积极乐观的工作氛围和同事关系,提升工作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有助于提升医务工作的服务水平,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提升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升医务工作者社会地位。每一位工作者都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理解,临床医生也是有同样想法。当前,医患矛盾时常发生,患者对医生的不理解和高要求,导致临床医生承受不必要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应当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提升社会公众对医护工作者的理解和支持,提升医护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让患者对医生的工作存在感恩和敬佩,最终实现减轻医护工作者工作压力,提升医护工作者的幸福指数[6]。

参考文献:

[1]郑俏丽,三甲医院医生工作压力源及压力反应的调查,中国康复,2011年12月.

[2]Lazarus,R.S.,&Folkman,S.Stress,appraisalandcoping.NewYork:Springer.1984.1–54.

[3]任琼,心血管内科病房二线班护士的压力与应对,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7月.

[4]魏艳霞,医生压力与情绪管理分析,中国外资,2013年6月.

[5]陈建萍,临床医生工作压力源量表编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02-01.

[6]江涛,阎锐,王灏,川渝地区高校安全保卫人员工作压力现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7):17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