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a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20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a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20例临床分析

梁凤铭

梁凤铭(广东省罗定市黎少中心卫生院广东云浮527239)

【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a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患儿给予干扰素-a治疗,实验组20例患儿给予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a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实验组患儿肝功能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儿中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a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拉米夫定干扰素-a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困扰全球人民的一种健康问题,如患儿不能得到治疗,会导致出现有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疾病。而由于儿童的免疫反应较低,且在感染HBV后,患儿症状不典型,临床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导致患儿比例逐年提高,对家庭和社会均有较大的负担[1]。我院在临床工作中尝试使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a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感染;ALT升高、HBeAg阳性和HBV-DNA阳性,年龄在1~12岁,肝脏炎症活动度在G1-3。排除:有先天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肌疾病、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等患儿。

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在2~12岁之间,平均(8.85±1.26)岁。实验组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在2~12岁之间,平均(8.74±1.32)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干扰素-a治疗,隔日一次,每次3MU,皮下注射。

实验组患儿给予干扰素-a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干扰素-a隔日一次,每次3MU,皮下注射;拉米夫定,每日一次,每次3mg/kg,口服用药。

采用Abbott公司的IMX试剂和仪器检测患儿乙肝两对半,采用放射免疫(RIA)方法对HBsAg和HbeAg进行检测,采用PCR定量分析法对HBV-DNA的AmpliSensor给予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和肝功能(ALT、AST)。

1.3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国内普遍采用的评价标准,分为完全效应、部分效应和无效应[2]。

完全效应:患儿血清HBV-DNA消失,血清HbeAg完全清除,ALT低于正常值的1.5倍,临床症状消失。

部分效应:经过治疗后,患儿血清HBV-DNA转阴,血清HbeAg转阴或不转阴,HBsAg阳性,临床症状缓解,ALT下降。

无效应:患儿治疗后各指标等无明显变化,未达到上述标准。

1.4数据处理

将我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ɑ=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儿肝功能指标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实验组患儿肝功能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实验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实验组共有2例随访期间主诉有腹部不适和头痛;对照组有5例主诉有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和疲劳1例,发热和咽喉不适2例,头痛1例,腹胀1例。

3讨论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感染多来自于围生期,并容易产生免疫耐受,出现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而鉴于伦理学和年龄的限制,导致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较少[3]。

拉米夫定和干扰素-a是目前被认可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两种药物。干扰素-a的药物机制,可能是将患儿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建立一种新的平衡[4],进而有利于免疫介导的抗HBV反应。患儿用药后,非抗原特异性的先天免疫、抗原特异性的获得性免疫很好地联系到一起,能够共同地清除病原菌,提高肝脏内的耐受性。

拉米夫定是2’,3’-双脱氧硫代胞嘧啶的左旋镜像体,药物能够通过口服被迅速地吸收,生物利用度较大,吸收后能够广泛地在组织内分布。其在肝脏内可以被转化为拉米夫定三磷酸盐,三磷酸盐可以与HBVDNA聚合酶竞争性地发生抑制,进而抑制mRNA的逆转录,使DNA逐渐减少。同时,拉米夫定还能够参与到HBVDNA链的合成,防止DNA新链的合成。这样,HBVDNA的复制能够迅速被抑制。拉米夫定与干扰素比较,患儿使用较为方便,其副作用较小,对HBV的清除率较强[5],进而可以控制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改善患儿的肝脏功能,降低肝组织的坏死,防止肝脏纤维化。

从本次实验结果也可以看出,实验组患儿使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a治疗后,患儿总有效率更高,其肝功能更好,与对照组患儿比较有显著差异,各指标比较p<0.05。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儿中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a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俞海英,武军,孙薇薇等.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不同年龄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0,36(12):1448-1449.

[2]刘金霞,陆宪忠,刘光美等.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27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8(11):687-688.

[3]胡敏涛,毛燕群,裴豪等.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因子的变化[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3):3829-3832.

[4]王蜀强,徐开菊,吴家箴等.不同疗程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0):785-786.

[5]朱月永,董菁,陈攸涛等.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儿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消失的相关因素[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1,29(9):55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