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患者吸氧管放置深度对吸氧管弹出的观察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气管切开患者吸氧管放置深度对吸氧管弹出的观察探讨

钟德霞张爱琼

钟德霞张爱琼(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一科广东广州510080)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吸氧管放置深度对减少吸氧管弹出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患者32例,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分别将吸氧管放入气管导管口内不同的深度,相同的时间及氧流量,监测吸氧管有无弹出。结果吸氧管放入气管导管口内不同的深度,相同的时间及氧流量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吸氧管放入气管导管口内4cm~8cm的深度,可以减少吸氧管弹出及触及周边皮肤.衣物的次数,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气管切开吸氧管弹出深度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2-0394-01

有报道指出,气管切开术后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占其感染率的93.8%[1]。近年来气管切开术后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很多,但临床上由于病人自行咳嗽、咳痰极其容易把吸氧管喷出而被污染,如何减少吸氧管弹出被污染是目前护理气管切开病人的一个难题,本文就减少吸氧管弹出从置入深度方面给予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对象为2011.01~2012.03神经一科气管切开的患者32例,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45.73±7.926)岁。其中脑卒中27例(脑梗死12例,脑出血15例),病毒性脑炎3例,重症肌无力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

1.2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将吸氧管放入气管导管口内4cm,8cm及3cm,9cm各8小时,氧流量1~2L/min,粘贴位置为气管内套外侧近下巴缘及左或右颈外侧区,吸氧管与气管内套在同一直线上。该组病例均为气管切开术后,置入进口一次性硅胶气管套管,全部患者均清理呼吸道痰液后给氧,气管口覆盖单层湿方纱,吸痰时方纱及吸氧管取出。

1.3观察方法:连续监测吸氧管有无自行弹出及触及周边皮肤.衣物。

1.4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的两组二分类资料的McNemar检验。

2结果

见表1。

表1吸氧管置入不同深度弹出及触及周边皮肤,衣物比较:

4CM与9CM比较结果如下:P=0.035<0.058CM与9CM比较结果如下:P=0.013<0.05

3讨论

3.1减少氧管污染

氧气瓶、湿化瓶、输氧管、气管导管、吸引管、呼吸囊、肺量计和氧分析仪等均可污染而成为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2]。有报道称,气管内套管给氧时,氧导管深置(6cm)与氧导管浅置(2cm)血氧饱和度有明显差异,气管内吸氧主张将导管插人6cm左右[3]。气管导管口内给氧吸氧管置人深度为4一6cm[4]。由气管套管口置入氧气管6~8cm[5]。目前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管导管给氧法中氧管置入深度没有明确规定,临床上发现吸氧管置入气管套管内太长,太短,吸氧管粘贴位置不合理,吸氧管松脱等等,都可使吸氧管弹出而被污染。本研究发现氧管置入气管套管合适的深度,既能达到患者吸氧的效果,又能减少吸氧管弹出的频率,减少氧管被污染,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3.2重视无菌操作,待气管如血管

3.2.1掌握气管切开患者吸氧管放置深度及粘贴位置,每次更换吸氧管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更换吸氧管前后均应洗手、戴消毒手套、口罩、帽子,发现及怀疑吸氧管污染及时更换。

3.2.2吸痰增加了感染的危险,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适时吸痰是保证呼吸道畅通的关键。常规2小时吸痰1次易损伤呼吸道黏膜、刺激分泌物增多,出现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应在出现呼吸音减弱,呼吸困难,气管套管可见到分泌物,痰鸣音或呼吸哮鸣音,气道压力增高,不明原因的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吸痰适应证时才吸痰[6]。适时吸痰可减少吸氧管放入,取出气管导管内的次数,从而减少污染机会。

3.2.3减少氧管弹出,掌握正确的翻身法,每次翻身前必须确保氧管固定良好,避免翻身时将吸氧管弹出。

3.2.4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各项护理操作。

3.3本研究结果显示,吸氧管放入气管导管口内4cm~8cm,可以减少吸氧管弹出及触及周边皮肤.衣物的次数,从而减少护理人员处理,更换吸氧管的次数,降低护理工作量。本研究只针对一次性气管套管,因此不适用于金属套管。

参考文献

[1]郑雯,任玲,叶和清,等.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4,24(2):175-177.

[2]陈燕华,朱丹ICU获得性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861-863.

[3]范恒梅,褚有艾.不同吸氧导管及放置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血气的影响[J].山西护理杂志,1997,11(4):145-159.

[4]张贵清,李容华,苏晓梅等.头皮针管给氧在重型颅脑损伤和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7,13(11):1065-1066.

[5]王巍,俞小玲三种给氧方式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1044.

[6]甘柳萍.气管切开护理技术进展例[J].现代护理,2007,13(7):68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