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1

初中历史学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

徐建勇

会东县大桥中学四川凉山615200

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能够让学生在做每一件事之前都先考虑到国家的利益,在健康的思想指引下成长。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国家情怀是刻不容缓的。

一、运用媒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网络等被广泛地应用到了教学中,使教学方法更趋于多样化。初中历史不仅要教会学生历史知识,更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借助多媒体、网络,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当时发生的事情,并通过历史事件来体会历史人物的所思所想。比如,老师在讲解“五四运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把当时的情景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5月4日那天,32名学生,手里拿着写着标语的白旗,有的写着“头可断青岛不可失”,有的写着“取消十一条款”……这些醒目的标语,如漫天的雪花,在大街上飞舞,场面十分壮观,当天下午4时,整队出现在中华门前面。看着这宏伟的场面,我们有什么感受呢?看着一个个手无寸铁的学生,他们在祖国的利益面前,毅然选择走上街头,同反动势力做斗争,批判卖国求荣的汉奸。虽然,他们不能改变社会,但是他们做了自己所能做的全部努力向国家呼唤,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他们是何等的伟大,看完这些影片,我们都非常激动,爱国之情也油然而生。再比如,讲解到日本侵略中国是的“南京大屠杀”时,利用网络资料展现当时的历史情境: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据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以后,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用这些历史事实向学生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培养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二、表演,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对于学生来说,历史知识是非常枯燥的,如果单纯地进行讲解,学生就会失去对历史的兴趣。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历史的凝重。可以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历史事件,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让学生自己体会历史人物的心理,从而对历史人物能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比如: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扮演林则徐,自己去体会历史事件。通过重现虎门销烟这个历史事件,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更能深切地体会历史人物当时的心境,感受历史的沧桑。学生在扮演林则徐的过程中,通过对林则徐的心理和行动进行揣摩,就能深刻地理解在帝国主义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的时候,我国的封建势力表现得非常软弱,对内欺诈压迫,对外摇尾乞怜。在这样的夹缝之下,林则徐没有被各种势力吓倒,毅然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与外国恶势力斗争。这样的故事非常可歌可泣,面对强大的外国势力,不妥协,不动摇,坚决销毁鸦片。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的历史事件,我们为有这样的民族英雄而骄傲。林则徐在学生心中就是一个大英雄,他不畏困难,不怕恶势力,不向帝国主义妥协,这是何等的气概。学生通过扮演林则徐,都深刻地体会到了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都立志向要他学习。在国家利益面前,要敢于奉献,要把爱国主义情怀代入到日常生活中,爱国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也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向林则徐那样去销毁鸦片,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让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在扮演林则徐的过程中,不仅知道了为什么要爱国,也让爱国变成了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行动,把爱国精神真正落到了实处。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是每个学生都有一颗爱国之心,每个学生都热爱自己的爱国,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我们的祖国一定会越来越好。

总之,老师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才能滋润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初中历史教学要和爱国情怀培养相融合,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要突出爱国主义的当代主题。在不同历史时代,爱国主义具有特定的主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成为爱国主义的当代主题。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让人民更多地关心国家的核心利益、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更好地适应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在不忘历史的同时更加关注时代的要求,形成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强大历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