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心灵的乐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1

放飞心灵的乐章

孙博

孙博黑龙江省柴河林业局第一中学157131

高一的第一次作文课上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完成一篇主题为“在磨砺中成长”的作文,请同学们思考,在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写作素材,如何来构造你的文章?

学生甲:我想到了海伦·凯勒。

学生乙:我想到爱迪生发明灯泡。

学生丙:贝多芬、司马迁也是在磨砺中成长。

“还有哪?”我追问。一片寂静......

那你们怎么来写这篇文章呢?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学生:开头结尾用排比,中间选取贝多芬和海伦·凯勒的例子。

我脑海中想,难道这就是你们理解的高中作文吗?

老师:虽然很恰当,但缺乏心灵的感受。爱迪生与你们相伴十年了,他累了,换个你自己的吧。给你点时间想想自己的生活。

一会儿,同学们若有所思。

学生丁:以前我班有个胖子。他每天跑步瘦成了110斤。他的毅力让我很佩服。

学生甲:我知道有个小孩,他现在在初中,他没有妈妈,每天都自己做早饭,自己洗衣服。

答案层出不穷。

老师:那和爱迪生相比哪一个更能震撼你的心灵?哪一个更让你钦佩?

学生:我身边的事。

老师:那好,将你的故事写进你的文章,写出你心灵的感动。

不知从何时起,“高考作文”似乎成了一种新的独特的“文体”,有了自己的“行规”“招式”和“套路”,被日益模式化、公式化。甚至拥有某种可操作性,从而距离写作的本真、心灵和生命越来越远。

写作的本质就是宣泄内心的情感,张扬自己的个性,用文字展现心灵的风景。真实是写作的生命,真实来源于生活,所有的痛苦、欢欣、感动、幸与不幸都因是生命的原生态而美好。

但是,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成了“法典”,魔棒牵引着炽烈的视线和更加炽烈的功名心。由于高考作文逐渐模式化和概念化,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只要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就可以得高分。当然,高考满分作文不乏生命的产物,心灵的结晶,才子的行云流水。但几经切割,几经模仿,几经肢解,早已与心灵无缘,与生命无关,与真、善、美失之交臂,散发着浓重的“名利”味,充斥着求“回报”的猥琐不堪。

如果说若干年前的《赤兔之死》这篇高考满分作文让人惊艳,而接下来几近泛滥的“故事新编”让我们感到的是审美的疲劳,是厌倦。全国各省市实用的高考语文试卷近20套,也就是有近20个作文题目,而全国高考满分作文却几乎“千人一面”,惊人的相似,毫无个性。生命是生长的,生命是创造的,没有生命质感的满分作文是可怕的。

“原生态”“寻根”“回归”是潮流,更是冲出高考作文瓶颈的必由之路。让学生的心灵贴近大地,贴近心灵,高考作文的标准一定要多元、一定要有差异和个性,让我们再一次欢呼生命的写作吧!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高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这是2004年福建考生的一篇满分作文中的片段,文章巧妙引用名句排比铺陈,大气磅礴,十分抢人眼球。

而随之而来的就是铺天盖地的翻版,一时间无论江南,还是塞北,无论是都市,还是乡村,都用同一个腔调,开始了众口一词的假唱。“文化散文”一时间成为高考作文的“最高境界”。一夜间,我们的学生都变成了“才子”,旁征博引,博闻强识,才华横溢,艳若仙人。其实他们中的许多只是背了一些精彩的段落,准备几个典故,熟吟几句名句便仓促上阵,慌乱中不免坠于云里雾中,亦不知所云。

高考作文炫示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考生争相在作文中表现高境界、大抱负,以天下为己任。其实用生命写作并不是什么玄奥的东西,就是努力写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灵。

高考作文离生命写作还有很远,要缩短这个距离还应做到:正本清源。写作的根本:一是升华心灵,二是阅读。新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因此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体验生命的文字呈现过程。语文教师必须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写作,努力求新、求异,而不是用“套路”“技巧”来扼杀灵性,努力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以爱的名义,

用最美的语言和文字,

积淀你们人生最美的灵魂,

放飞生命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