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腹股沟纤维瘤病1例报告

/ 1

右腹股沟纤维瘤病1例报告

张素香张雪商佳莹朱爽

辽宁省葫芦岛市解放军第313医院普外科125000

关键词:腹股沟;纤维瘤病;手术

纤维瘤病是来源于纤维组织的肿瘤。发病率为软组织良性肿瘤的1.37%。肿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大肌肉,以腹壁的腹直肌及其邻近肌肉的腱膜最为常见,好发于妊娠期和妊娠后期。腹壁外者则多见于男性,好发于肩胛部,股部和臀部。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儿童和青少年也不少见。本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外伤、激素和遗传因素有关。

2015年4月我科收治1例右侧腹股沟纤维瘤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无并发症,康复出院。

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25岁,于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腹股沟区肿物,约杏核大小,质中等,无疼痛,皮肤无红肿。未引起足够重视,现肿物逐渐增大,约鸡蛋大小,隐痛,轻压痛。未经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皮肤肿物”收入院,体检:右腹股沟区可触及约4×2cm圆形实性肿物,质地中等,界限清楚,活动度良好,皮温正常,无压痛;有剖宫产手术史。B超提示:右侧腹股沟区皮下脂肪层下方可见大小约4.3×1.9cm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内回声不均。盆腔CT示:直肠子宫周围见液性低密度影,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右侧下腹壁外斜肌处见梭形囊状低密度,边界清,约5.2×1.9cm,内部密度均匀。实验室检查:WBC:4.97×109血生化均正常。术中患者仰卧位,术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右侧腹股沟区肿物表面麻醉,麻醉生效后取右侧腹股沟区表面切口,长4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清楚显露腹外斜肌腱膜后,肿物位于腹外斜肌腱膜下方并与其粘连,顺纤维走行方向将其切开,沿肿物边缘锐性分离,见肿物自腹内斜肌下部延伸占据腹横机下缘和联合腱以及腹股沟韧带区,有一葫芦状条索向右上与子宫圆韧带延续深入腹腔,将肿物游离并完全切除,送快速病理结果(见图一)提示腹壁纤维增生性变,仔细检查未发现已存在腹壁疝,因切除肿物后腹壁缺损,联合腱以及腹股沟韧带缺损,腹外斜肌腱膜下即为薄弱腹膜组织,为防止术后出现腹股沟切口疝,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后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应用补片修补术。术后给予抗炎治疗,切口愈合良好,痊愈出院。病理提示(见图二):腹壁纤维瘤病。

2、病理检查

(图一)肉眼所见:术中送检卵圆形肿物一个,5.5×3.5×3.0,切面淡粉褐色,质韧。光镜所见:间质丰富纤维组织;冰冻切片提示:腹壁纤维增生性变。(图二)肉眼所见:术中送检卵圆形肿物一个,5.5×3.5×3.0,切面淡粉褐色,质韧。光镜所见:丰富纤维组织和纤维母细胞相间,部分细胞较肥大;术中送检标本石蜡切片:腹壁纤维瘤病。

3.讨论

3.1腹壁纤维瘤病临床上多见于年轻女性,常伴有腹部手术史,易误个诊为瘢痕疙瘩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学主要与反应性纤维化、瘢痕、纤维肉瘤或粘液瘤等鉴别。常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胃肠道间质瘤(GIST):误诊率达52%[1]②纤维肉瘤③平滑肌瘤④还需与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纤维瘤等鉴别。

3.2纤维瘤病为来源于肌肉、腱膜、筋膜而富于胶原成分的纤维组织肿瘤。病理形成为良性或低度恶性。但肿瘤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有明显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就是顽固多次复发,但极少远处转移。复发率为25~57%。复发时间多在术后1月~1年,甚至可达10年以上,所以这类肿瘤又称侵袭性纤维瘤病。多次复发,可致病变累及范围更加广泛,而出现不可抑制的生长,侵犯重要器官而危及生命。是一种少见的间充质肿瘤,组织学上以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以及细胞间丰富的胶原纤维为特征。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以纤维组织增生为相同的组织学表现,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纤维瘤与纤维肉瘤中间,不发生转移,然而,病变具有侵润性生长方式及倾向于局部复发的特征[2.3]

3.3该患者与其他纤维瘤病患者一样,发生前有软组织损伤、出血以及腹部手术病史。本病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纤维组织增生和纤维肉瘤之间,以局部侵润生长为特点,虽未见转移,但长于术后复发,治疗上尽可能彻底完整的切除。

参考文献:

[1]侯英勇,王坚,凌冶萍,等.腹腔内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研究[J].临床与实践病理学杂志,2002,18(2):127-132

[2]L.ewisJJ.BolandPJ.L.eungDH.etal.Theenigmaofdesmoidstumors[J].Ann.Surg.1999.229(3):866-872.

[3]L.ccJC.ThomasJM.PhillipsS.etal.Aggressivefibromatosis.MRIfeatureswithpathologiccorrelation[J].AJR.2006.186(1):247-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