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陈翠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陈翠萍

陈翠萍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陈翠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兴学街小学255000

摘要:“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取之不竭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的忠告,提醒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以外的世界。其中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经常、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读写的关系上,他强调了读的重要性:“惟有先读书,打好基础,才能搞好写作。”古人说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是这个道理。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了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点经验,下面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去探究。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学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当今社会处于知识裂变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大,绝不可能对所有篇目详加研究。因此,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2.摘录与随感相结合。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往往过多注重于书中的故事情节,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新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特别是阅读完名著之后,要思收获、谈体会,发表见解和主张。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写读后感,我将学生的读书笔记设计为篇目、作者介绍、文笔精华、阅读感悟等栏目,真正让学生读有所得。

3.交流与讨论相结合。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这一内容可安排在课前五分钟活动中,或举行课外知识竞赛。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也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推荐优秀读物,引领阅读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

1.结合课文学习,适时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这类读物可以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程度不同的迁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

(1)根据主题,指导阅读相同主题的文章。现行的新课标小学语文在教材编排时,很多单元都是按主题编排的,表达的都是相同的思想主题,我们可以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方法后,向学生推荐相同主题的读物,指导学生拓展阅读。这样不但对课内阅读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使课内学习得到了很好的深化和延伸,更能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与质量,增强学生的认识,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2)根据作者,指导阅读系列作品。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该作者在这一时期写的系列作品,让学生课外去阅读。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加深学生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例如,学习了老舍的《猫》和《母鸡》,介绍读他的《小麻雀》、《小动物们》等文学作品;学习了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推荐读他的《父亲》和《年轮》等作品。

(3)根据内容,指导阅读相关的文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需要,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学习《梅花魂》一文时,根据课文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三句诗。课前介绍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中送别》及北宋词人秦观的《浣溪沙》让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弄清三首诗、词的大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就能比较轻松地理解课文中外祖父落泪是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念家乡的感情,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4)根据文体,指导阅读同类型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以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方法后,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在推荐课外读物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确定读物内容的深浅,同时注意趣味性和广泛性。

2.中外名著。这类读物主要指新课标推荐读物和历届“茅盾文学奖”作品。读这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也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报刊。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少年文艺》等,这些读物中,有的接近生活,有的可以开阔视野……它们都具有时代精神,反映了时代风貌。

4.科普科幻读物。现在各类科普读物和通俗文学向青少年儿童介绍了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它们可以打开青少年儿童心灵的科学之窗,激起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四、培养阅读习惯,科学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1.训练读书用眼的习惯。

2.训练阅读时用脑的习惯。

3.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

五、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获得成功后,他们就会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了。因此,我们要努力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崔峦主编《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2]王昆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现状的思考》.《小学教学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包南麟等《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4]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