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创伤的X线与CT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脊柱创伤的X线与CT诊断

武晓梅杨忠泽李忠军

武晓梅杨忠泽李忠军(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158100)

【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5-0173-02

【摘要】目的探讨x线与CT对脊柱创伤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表现。方法分析研究我院脊柱创伤患者的x线与CT图像以及诊断方法。结论x线对脊柱创伤做初步常规诊断,CT对脊柱创伤的诊断、分型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脊柱创伤x线CT诊断

脊柱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且后果严重的外伤,影像诊断是临床诊断治疗的主要依据,准确诊断和完整评价是正确治疗及正确评价预后的关键。随着CT的普及应用,CT以其独特扫描方式及优越图像后处理技术为准确显示分析病变提供新手段,在骨折的分类、骨折的程度和范围、椎管受累情况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上能比X线平片提供更详细完整的资料。

1检查方法

常规仰卧位检查,轴位扫描。根据X线正侧位平片或其他影像片来确定待检查部位,对准确定位以免漏诊非常重要。通常用CT侧位扫描片做定位,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用前后位CT扫杵龆ㄎ弧P辛瑁憔辔?mm,层厚为5mm,范围要包括受累椎体的上下各一个椎体水平,进行矢状位、冠状位图像重建。对于寰枢椎损伤可用2mm薄层连续扫描。用骨窗和软组织窗分别观察骨和软组织的损伤。

当怀疑有硬膜囊受软组织压迫或硬膜囊有撕裂时,可行CTM检查,对于骨折后椎管损伤位置定位非常有用。

2正常图像

2.1椎骨椎骨由椎体和附件构成,附件包括椎弓、横突和棘突,椎体的横断面自上而下增大,腰5约为颈3的3倍。从横断面上看,颈椎扁长,胸椎近似圆形,后面凹形,腰椎呈椭圆形。颈椎体侧方有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由下位椎体的钩突与上位椎体侧部凹面构成,两关节面均有软骨覆盖。

2.2椎管椎管由椎孔连接而成,椎体、椎弓根和椎弓板形成椎管的骨环。椎管前壁为椎体、椎间盘后面及其表面的后纵韧带,后壁为椎弓板和黄韧带,侧壁为椎弓根内面和椎间孔。从轴位图像上看,颈段椎管为三角形,胸段近似圆形,腰上段为椭圆形,腰下段三叶形,而在新生儿腰椎管全为椭圆形。由于胸段椎弓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因而在一个层面可见到上下两个椎体的椎弓板。

2.3椎间关节由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组成,各段脊柱椎间关节方向不同,但左右关节面对称。颈椎间关节间隙方向与水平面平均成45°角,下颈椎关节面趋于水平。胸段椎问关节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腰段椎间关节方向与水平面成90°角,关节间隙自上而下由矢状位渐趋于冠状位。

3颈椎骨折脱位

3.1寰椎爆裂骨折,即杰斐逊(Jeffeison)骨折,由垂直暴力产生,使寰椎前后弓骨折,双侧侧块分离移位。开口位正位X线片可见寰椎侧块向外移位,侧块外缘超过了枢椎关节突的外缘。下颌颅顶位平片可更清晰地显示骨折,但对病人有危险,一般慎用。寰枢椎的轴位CT扫描可以清楚地显示骨折粉碎程度,在X线平片上因重叠不能见到的骨折线都能显示清楚,而且可以精确测量寰椎侧块移位的程度,判断骨折的稳定性。在寰椎平面测量移位侧块间的距离,在枢椎平面上测量枢椎关节面外缘之间的距离,如果前者超过后者7mm以上,说明寰椎之横韧带断裂,骨折不稳定;若差值小于7mm,可以认为骨折稳定。

3.2寰枢关节半脱位,齿突前缘和寰椎前弓后缘的正常平均距离在成人中为2mm,儿童为5mm,此间距增大即表示存在寰枢椎半脱位,常由寰椎横韧带断裂或其附着部位撕脱骨折引起。单独寰椎横韧带撕裂可导致寰椎移位5mm,超过5mm的位移则暗示翼状韧带等结构的损伤,位移超过10mm的则寰枢之间的一切韧带都断裂,脊髓必然受压。轴位CT扫描可以准确测量齿突前缘和寰椎前弓后缘之间的距离,寰椎横韧带撕裂导致的此间距的异常增宽在颈椎前屈时最明显,而CT扫描是在中立位或后伸位进行的,影响了其诊断灵敏度。

3.3寰枢椎旋转固定是指寰椎和枢椎在一个旋转半脱位位置上持续固定状态,使寰椎和枢椎作为一个单元而参与运动。寰枢椎旋转固定共分四型:I型:横韧带完整,寰椎侧块以齿突为旋转中心,一侧向前旋转移位,一侧向后旋转移位;II型:横韧带断裂,以一侧寰枢关节为旋转中心,另一侧侧块向前旋转移位;III型:为II型的加重状态,齿突前缘与寰椎前弓后缘的距离大于5mm;IV型:一侧寰椎侧块向后旋转移位,常伴齿突骨折。颈椎开口位x线片、轴位CT图像可见齿突和侧块之间解剖位置关系异常,连续两个层面所显示的侧块移位程度不同。应注意x线片中齿突与寰椎两侧块间距离轻度不等,可以是正常变异,不能作为寰椎脱位的依据。诊断寰枢椎旋转固定的最好方法是在颈椎中立位及头部向对侧最大旋转位两个位置进行轴位CT扫描。

3.4小关节脱位可有两侧或单侧。两侧小关节脱位由颈椎屈曲损伤造成,属不稳定型。在轴位CT图像中,脱位的小关节产生“小关节裸征”: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不再对应,可见上关节突呈半月形,显露出平坦的后部关节面。单侧小关节脱位由颈椎屈曲旋转损伤造成,最常见于颈5、颈6,单纯脱位是稳定的,而伴有神经损伤或关节面骨折的脱位则是不稳定的。在轴位CT图像中,即可见到“小关节裸征”,又可见到“背对背半月征”:上下关节突“背部”(关节面的相对面)互相接触,而平坦的关节面构成了前后边界。在CT图像中小关节损伤还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关节积血,关节柱不对称,钩椎关节顺列异常等,这些表现有些在x线上是无法观察到的。

4胸腰椎骨折脱位

胸腰椎是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胸腰椎骨折脱位分为四种类型:压缩骨折、爆裂骨折、安全带损伤和骨折脱位。大部分骨折脱位依据X线平片就能诊断。CT扫描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骨折形态、程度,判断骨折的稳定性,确定手术指征,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手术途径及手术范围。CT扫描有助于发现平片不能显示的骨折,如脊柱附件的骨折通常就很容易得以诊断。脊柱的旋转脱位在CT图像上比x线片更明显,在严重脱位病人,两个椎体可以出现在一个扫描层面中,是为“双椎体”征。自Denis强调了脊柱中柱的重要性以来,CT扫描在爆裂骨折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轴位CT扫描能清楚地显示中柱结构,判断椎体后壁是否破坏,有无碎骨片进入椎管压迫脊髓,并且可清楚地显示骨片在椎管内的位置,从而决定手术减压部位。近来,软组织损伤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受到重视,CT扫描可以显示脊柱旁血肿等,间接反映了脊柱周围软组织损伤的程度。CT扫描由于同时反映了骨及软组织损伤,从而能帮助正确评估脊柱骨折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张雪哲,熊琳,卢延,等.脊柱损伤的CT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22(4):227.

[2]戴书华,申斌.脊柱爆裂型骨折的平片与CT研究.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6,18(2):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