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下智能型血糖仪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下智能型血糖仪的临床效果

苏蕾

苏蕾

(淮安市淮安医院江苏淮安223200)

【摘要】目的:分析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下智能型血糖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血糖监测模式,实验组给予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下智能型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治疗2月,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转抄误差率、低血糖发生率、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糖数值准确率、患者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给予智能型血糖仪进行血糖信息化管理的误差小,血糖控制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智能型血糖仪;糖尿病;信息化管理模式;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172-02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内分泌代谢疾病,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主。具有发病率高、病程漫长、并发症多的特点,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健康杀手[1]。药物治疗、合理运动、饮食控制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措施,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是近年来用于血糖管理的有效方法,将血糖检测与血糖管理相结合,有利于更好的控制血糖,缩短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本文就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下智能型血糖仪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为21~78岁,平均年龄为(60.1±5.3)岁;病程为1~18年,平均为(9.2±1.5)年。实验组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为20~77岁,平均年龄为(59.5±5.1)岁;病程为1~19年,平均为(9.3±1.4)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2)年龄20~78岁;

(3)获得医学伦理学审批,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1)精神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2)哺乳期女性、孕妇。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血糖监测模式,每天定时用拜安捷血糖仪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治疗2月。

实验组给予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下智能型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采用Glupad智能型血糖仪、北京华益精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血糖管理系统进行血糖管理,与本院临床信息系统进行对接。临床信息系统将提取的患者信息下载到Glupad,血糖监测前,通过Glupad识别患者身份。血糖检测结束后将数据传入Glupad,同步储存于临床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同一患者不同时段血糖检测结果自动形成图表,医生可以直观、迅速了解患者血糖变化情况,调整用药方案,优化治疗效果,治疗2月。

1.3观察指标

治疗2月后记录两组患者的转抄误差率、低血糖发生率、血糖水平、血糖数值准确率、患者满意度,为患者发放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由患者客观评价对血糖管理的满意度,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血糖达标标准:餐后2h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6.1mmol/L。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0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经χ²检测;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对比经t检测,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转抄误差率、低血糖发生率、血糖数值准确率比较

实验组转抄误差率、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血糖数值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见表1。

3.讨论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持续上升[2]。据临床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4亿,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形势严峻。临床主要采用降糖、降压、调脂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由于糖尿病病程漫长,长期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多,疗效不佳[3]。所以,有效的血糖管理措施对糖尿病还早呢至关重要。

常规血糖管理主要通过血糖试纸、血糖仪进行检测,人工记录检测结果,记录到患者的病历本上,这个过程操作繁琐,容易出现误差[4]。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血糖管理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Glupad智能型血糖仪具备高级算法,对血糖监测的准确性高,重复性好。检测方法简单,血糖不同水平有不同颜色标识,方便判定,是目前临床监测血糖的常用方法[5]。可以自动记录患者的血糖数据、血糖测定时间、患者信息,管理血糖数据。同时,Glupad能将获得数据上传至本院临床信息系统,一键交换后用曲线、柱状图形势输出,辨识度高,患者也能看懂图表信息,了解糖代谢紊乱程度,合理调整用药方案。同时可以通过图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6]。血糖信息化模式联合Glupad智能型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的准确性高,数据误差小,保证了血糖监测的准确性。由表1可知转抄误差率、低血糖发生率均为0,血糖数值准确率为93.33%,说明血糖监测准确性高。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血糖达标时间更短(P<0.05),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血糖监测方法。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单纯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血糖信息化模式联合智能型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可以操作简单,误差小,可以动态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重复性好,通过图表、柱状图、曲线等形式表达监测结果便于医生、患者查看,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提高了用药的科学性,有利于更好的控制血糖,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在糖尿病患者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段滨红,刘余,王斐,等.血糖信息化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代谢指标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31(3):53-54.

[2]蒋薇,肖倩蓉,沈洁,等.信息整合化院内血糖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12):1123-1125.

[3]邢永生,高洁.浅谈智能型血糖仪在临床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4):43-44.

[4]万青,曾天舒,胡慧,等.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临床应用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3):1186-1188.

[5]吴东红,马晶,程瑶,等.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院外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6):87-90.

[6]飞思卡尔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飞思卡尔Kinetis微控制器支持开发更为便携智能的血糖仪[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5,15(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