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隐患及施工处理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隐患及施工处理技术探讨

刘健

辽宁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辽宁沈阳110005

摘要:道路桥梁是我国交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道路桥梁建设的优劣决定了国家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快慢。目前,人们加大了对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关注度,必须要加强路桥质量建设。我国部分路桥的建设年限较久,其服务寿命已突破极限,桥梁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和伤亡。如何加强对道路桥梁病害的防治并进行施工处理,是我国桥梁工作人员必须研究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原因,谈了道路桥梁工程常见隐患的施工处理技术。

关键词:道路桥梁;病害;处理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机动车总量也与日俱增,人们对交通的快捷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许多道路桥梁在承载力方面已经不能满足运输量的需求,形成了严重的超负荷运行状况。当道路桥梁产生质量问题时,不仅降低了道路桥梁的使用周期,还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财产损失,给交通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常出现道路桥梁安全事故,因此,深人分析道路桥梁工程病害问题并加大病害处理力度,对提高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原因

1、桥面铺装层的裂缝。桥面铺装层的裂缝分为温度因素和车辆行驶因素。由于半刚性结构是当前桥面铺装层的主要结构,该结构具有提高铺装层的压实度和强度的优点,然而在施工中温度会对桥面铺装层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寒冷地区温度差过大或导致裂缝产生的几率增大。与此同时如果路桥上行驶的车辆存在超载或者急刹车,会对路面进行磨损,造成裂缝。施工时如果混凝土配比、初凝期的锯缝时间出现问题,也会使桥面铺装层裂缝病害产生。

2、路桥地基不均匀沉降。如果路桥地基沉降不均匀,路桥面的受力也会出现不均匀的情况,造成裂缝的产生。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进行科学的勘探和前期设计工作,施工的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或者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3、梁端头的局部破损。这是一种很难修复的病害,具体表现形式为梁端头的塑封损坏或变形。工程初期的设计不合理以及没有准确起算缩量值都可能导致这种情况。桥梁梁端头的局部破损会降低桥梁的适应功能,损坏桥梁的结构。

4、不到位的施工控制。如果施工过程中不到位的施工控制,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例如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材料配合比使用材料、矿粉和沥青的用量不足、没有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控制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沥青路面出现坑槽、油包等病害。

5、不到位的养护措施。在完成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后必须对其进行及时的养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养护措施不及时或不科学,则很容易因为喷油不足、没有很好地控制油量等原因造成道路桥梁的推拥、放油和松散等病害。

二、道路桥梁病害的处理原则

1、施工之前予以全面勘察。施工单位要对道路桥梁施工前期的勘察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并对工程结构、道桥承载力以及相关性能等方面予以全面、深入掌握,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2、利用达到最大化。如果对道桥的某个局部进行加固处理,则要尽可能将桥梁保证道路桥梁的完整性,有效提升道路桥梁的承载力、可靠性和稳定性。

3、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在设计初期,相关设计单位一定要结合工程实际,对施工方案反复修改和不断优化,选择最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确保道路桥梁固件性能的有效发挥,其实提升施工效率。

4、注重效应。在对桥梁病害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遵循整体性原则,同时兼顾桥梁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在对道桥病害进行分析时,一定要本着全面、深入、客观的原则,为确保桥梁结构的完整性打下坚实基础。

三、道路桥梁工程常见隐患的施工处理技术

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隐患,应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施工处理技术以解决病害,提高桥梁设施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年限,进而促进道路桥梁施工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1、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技术。路桥工程施工前期,应做好充分的现场勘查及评估准备工作,仔细分析施工区域软土地基的分布特征及软土地层的形成原因、深度,并通过钻探式勘查法、原位测试法、室内土工试验法等勘查手段准确了解软土地基的均匀性、沉降性、承载能力及灵敏度,为后期施工处理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依据。而在后期施工处理中,则应根据前期勘查所得资料,在对比分析各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在综合分析施工工期、设备布置及材料工程等各种印象因素的前提下,优选科学的施工技术。灌浆处理技术,即通过高压旋喷法、粉喷法等将硅酸盐、水泥砂浆、水泥浆等浆液注入地基裂缝中,以改善软土地基的性质,进而促进软土地基固结沉降与稳定性的提高;强夯处理技术,即动力固结法,为目前软土地基处理方案中应用最广泛的施工技术,其主要工作原理在于借助重锤的重力作用以冲击软土地基地面,起到加固地基的效果;排水固结处理技术,即借助地基本身的荷载作用,通过排水井、砂井或塑料排水袋的竖向布置,使土中的孔隙水逐渐排出以促进地基固结,主要技术方案包括沙井法、袋装沙井法、砂垫层法等。

2、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施工技术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在具体的修补施工工程实践中应根据裂缝的性质、分布特征及特点等要素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以提高施工质量。

(1)表面修补施工技术。适用于处理对桥梁整体承载力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的表面浅层次裂缝和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深层次裂缝,即在去除混凝土表面的附着物后,先于裂缝表面用环氧胶或水泥浆涂抹,再于混凝土表面用防腐性能较好的材料如油漆、沥青等涂抹,最后用玻璃纤维布于裂缝处粘贴或覆盖,以防止裂缝的进一步扩展。

(2)填充修补施工技术。适用于宽度大于0.3mm的较大裂缝,即在去除混凝土表面的灰尘和游离石灰后,在加压条件下将具有粘着性和渗透性的环氧树脂注入裂缝中,予以填充封堵,起到防止钢筋锈蚀及混凝土老化的效果。

(3)结构补强施工技术。适用于因桥梁长期超荷载造成的裂缝及耐久性降低造成的裂缝,包括锚固补强法及预应力加固法等。

3、梁体结构加固施工技术。通过对路桥梁体原有受力结构的加固补强是增强路桥使用安全性、延长路桥使用年限及提高工程效益的重要措施。而主要施工技术包括:桥面补强层加固技术,即于梁顶上方铺加钢筋混凝土层,以提高主梁的抗压强度,促进梁体承载能力的提高;配筋加固技术,即加大梁底面的尺寸,并增加主筋的配置数量,以促进桥梁抗弯强度及承载力的增加;锚喷混凝土加固技术,即在高速喷射机械的作用下,在受喷面上将新混凝土混合料进行连续喷射,形成钢筋混凝土,以促进梁体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增强;改变结构受力体系加固技术,即于简支梁下进行桥墩或支架的增设;或通过纵向连接简支梁,使简支梁形成连续梁;或于梁体下方增设叠合梁等,起到改变梁体结构受力体系,增强桥梁承载力的效果。

道路桥梁建设是我国的基本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建设不断加快,交通量也不断增长,这造成了道路拥堵和道路塌陷的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这不仅影响了道路建设的发展,更使人民的生命受到威胁。虽然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质量在不断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很多病害,因此,要不断提高和增强道路桥梁建设的处理技术,增强道路桥梁的稳固性从而延长寿命,降低危害。

参考文献:

[1]陈红梅.钢筋混凝土桥梁病害分析及其维修加固[D].大连理工大学,2014.

[2]朱光富.道路桥梁混凝土开裂原因及其施工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06:274-275.

[3]李善智.探究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与维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7):1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