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小儿支气管肺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临床效果研究

刘本英

云南省文山州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邮编663099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支气管肺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3%(33/35),对照组为77.1%(27/35),两组比较可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使患儿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且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得到提高,具有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效果

支气管肺炎是常见的儿童时期肺炎,主要由于病毒和细菌引起感染,也可存在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导致疾病发生。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精神不振、气促等,病情发展严重时,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对患儿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疗过程中,护理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措施,探讨其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较为满意,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70例,所有患儿均确诊为小儿支气管肺炎,排除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等患者。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5.28±1.42)岁;病程3-10天,平均病程(6.28±1.37)天。观察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14±1.58)岁;病程3-11天,平均病程(6.82±1.77)天。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施常规健康宣教,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实施相应护理措施,给予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进行入院宣教及入院全面评估,掌握患者的病情及一般情况,为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做好准备。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等,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查阅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文献,并结合本病的国内及国际相关资料,参照以往的临床资料制定治疗及护理计划,进行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路径表中的主要内容为进入路径标准、护理方案选择、治疗护理处置、疾病观察项目、疾病健康宣教等。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的护理项目,护理人员对患儿实施相关治疗、护理、检查及健康教育,对异常生命体征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1.2.2护理人员培训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等,并定期进行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通过互动或多媒体讲学开展培训项目。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内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学习,并对护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或改进措施,完善临床护理路径。

1.2.3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后,根据路径表实施治疗及护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对患儿的病情及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及分析,并给予改进及完善,在患者入院当天至出院均以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服务。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并由专人负责临床护理路径表的质量检查,规范临床护理流程。

1.3评定方式

记录所有患儿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是否存在差异。患儿出院当天,向患儿及其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项目包括护理技能、健康宣教、护理人员的沟通等方面内容。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所有数据的分析处理,研究结果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费用的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6.24±1.25)天和(8.67±1.33)天,平均住院费用为(3125.57±450.26)元和(3680.52±524.35)元,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本次护理满意的例数为33例,不满意例数为2例,护理满意度为94.3%(33/35),对照组对本次护理满意的例数为27例,不满意例数为8例,护理满意度为77.1%(27/35),两组比较可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肺炎,主要见于婴幼儿,在婴儿死亡原因中,小儿支气管肺炎为主要原因之一。本病于冬春季节或气候骤变时的发病人数较多,但夏季也较为多见。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先进管理模式,与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相符,不仅能够有效规范临床护理流程,还能够明显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做到计划在先,使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得到保障[2]。临床护理路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跨学科性,将诊疗模式、护理模式条理化、细致化及规范化,最终目的在于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3]。

本次研究表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使患儿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且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何晓霞,龙燕玲,石碧兰.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103-104,107.

[2]解晋琴,田军霞,司爱军.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实施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5,33(13):2859-2860.

[3]陈巧玲,黄燃华,吴少辉.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5,17(6):793-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