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的和谐发展

/ 2

高校图书馆的和谐发展

黄凌云(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

作者简介:黄凌云(1973-),女,江苏盐城人,大学本科,助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摘要:和谐图书馆的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从分析高校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在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出发,探讨高校图书馆在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必要举措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图书馆;环境;举措中图分类号:G2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本质上讲,和谐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社会的内外部皆稳定有序、顺畅合理;经济、政治、文化等结构符合社会的长期发展需求。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无论是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都以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和依据。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为它关系着民族灵魂和民族精神的建设。而图书馆正是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发展先进文化、提高全民素质、宣传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理念的最佳场所。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文化知识的集结地,是信息枢纽和优秀人才的孕育摇篮,是科教兴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谐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同样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基本准则。

1外部环境

①高校图书馆外部环境要求图书馆的建筑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或有机地构成学校建筑群的一部分或鹤立鸡群,成为本校建筑的一个亮点和标志性建筑。就选址而言,要求图书馆位于学校整体建筑的中心,便于师生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有较为开阔的广场,利于人群的集散;远离喧闹的场所,为读者创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空间;馆舍整体布局合理,光线充足,舒适通风,利于书籍的保护和沉静读者的心境。通道方便易行,防火、防水、保温等设施安全可靠。

②努力创建广大师生阅读的学习型校园,树立终身阅读的理念,全力营造和谐的阅读环境,培养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阅读。使图书馆成为师生读者理想的工作、学习场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为文化知识的传承和发展,搭建一个坚实而又广阔的平台。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提供前沿阵地;更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源源不断输送更为优秀的人才。

2内部环境

2.1树立服务理念

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读者的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从需求出发,达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和促进读者全面发展;就是以读者为主体,关心读者所遇到的文化知识需求和精神心理需求,树立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在服务设施上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获取知识、信息的需求,完成“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观念转变,从而完善和谐图书馆的构建,实现和谐校园的最终目标。

2.2更新服务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对知识、信息量需求的增加,图书馆以往单一的馆藏文献外借和内阅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因此在服务方式上要求多样化,除采取用读者到馆咨询、借阅、馆际互借外,还可以实行网上咨询、网上借阅、在线订阅、送书上门等服务。大大方便读者的不同需求,拉近读者与图书馆的关系。高校图书馆可因地制宜,开展自己的特色服务,主动完成服务方式的完善与更新。

2.3提高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是图书馆的命脉,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读者的数量、阅读的频率、教学的得失、办学的成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不再是知识、信息获取的唯一选择。因此,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图书馆本身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辅助单位,有其地位的特殊性。工作人员更要满怀信心,充满爱心,热情细心,认真耐心的对待每一个读者。读者的再次光临,便是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肯定。

2.4制定服务制度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它的单一性、重复性、针对性可能降低了工作本身的趣味,要求服务人员的不能忽冷忽热、推三阻四,应尽量完成“一站式”服务,节省读者的时间,满足其需求。因此,服务态度、用语、举止、程序等都应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制定科学合理的业务工作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人性化的奖惩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对读者的权利与义务等,也应明确到个人,体现出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2.5发扬协作精神

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图书馆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是图书馆的一个细胞,只有把个体的才能发挥到及至,图书馆这个集体才能运作的更为顺畅。然而个人总是存在局限性,个体的局限性势必影响整体功效的发挥。因此,每个馆员只有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同时加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整体之间的沟通协作,弥补个人的不足,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日益增长的读者的需求。正如各个院校都有其优势的馆藏资源、人力资源、学科优势等,因此加强馆际间的交流协作,不但能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更是为读者用户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3合理利用实体馆藏

3.1保护利用

高校图书馆具有十分丰富的纸质文献信息资源,众多高校的丰富藏书量是社会其他单位、部门所无法比拟的。它是高校办学的财富、历史的见证,更是社会的宝贵资源。但过去有限的资金保障、不当的保护措施、落后的管理模式,使得部分纸质文献损毁、流失、废弃,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定期的防火、防盗、防霉、防潮、防虫、防强光、防有毒气体、防人为损坏等保护措施必不可少,同时加强图书保护宣传,增强读者对图书保护的关注度。避免重复性的定购,合理开发自己的资源,充分有效利用实体馆藏。

3.2合理结构

建立合理科学的学科结构,形成自己的特色文献资源体系,构筑完善、规范的馆藏体系,不断推进文献建设向特化方向发展。确立特色优势,强化优势资源,建立一个符合本校办学方针、科研方向、学科设置、专业设置和读者特点的藏书体系。办馆宗旨和校园和谐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达到高度的一致。

3.3加强建设

在校园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作为“三大支柱”的高校图书馆,对队伍的建设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学历层次、专业方向、职称结构和管理模式都有了明确的要求,特别强调图书工作者有敏锐的信息洞察能力,极强的文献检索能力和专业的服务处理能力。同时,加强对图书管理者的培训,逐步实现持证上岗制度;解决好人员编制、职称待遇问题。在队伍建设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向和谐图书馆的目标靠拢。

3.4深入交流

高校图书馆是联系教育科研的枢纽,具有较强的收集、处理、加工、管理、研究各类信息的能力。是提供最新科研成果动态在内的信息产品的场所,加上对本校各级院系教研的熟悉程度,更能有效了解、基本掌握师生的阅读习惯与要求。利用职务之便准确可靠的及时输送各类信息资源,保障教研的顺利进行。

4优化管理虚拟资源

4.1专人专项

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网络环境下,要馆藏信息资源的内容和形式发生

了变化,不但要开发馆藏信息资源,而且要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资源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应建立一支专业队伍负责采集、组织、加工网络信息,以利于读者利用。

4.2资源整合

加快数字中文资源建设与整合,把繁冗复杂的数字资源精简处理加以整合。根据本校教学科研的特色与要求,利用图书工作者的隐性知识和创新性智力劳动,把馆藏资源、专业科技成果进行深度加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文献和数字资源。借助先进的数据库技术等,通过网络通信手段让读者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4.3知识导航

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强大的知识储备,对馆藏文献、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再创造。变无序为有序,变无用为有用,提供再加工后深层次的绩效信息。这种二次、三次信息,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却又在不经意间体现其价值。“导航服务模式”开辟了知识传授的新途径,变被动为主动,在茫茫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为读者指明了方向。这种针对性的导向性服务也越来越被用户所接受、认可,并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一项日常业务。

4.4个性服务

针对不同读者,展开多种多样的服务内容。根据其借阅数量、类别、倾向和爱好等资料,建立“读者数据库”。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读者,为他们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利用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建立数据模型,使读者的需求和行为模式显性化、具体化。开发咨询服务模块,培养潜在读者,壮大读者队伍。创建交互式服务模式,根据用户需求,在终端可随时与咨询员联系,提供用户所需。

4.5文献定制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寻求自身发展的专业途径。走出去,请进来,主动与科研单位和课题组联系,策划服务项目,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情报服务,为生产单位提供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服务。拓宽了用户的范围,强化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专题服务,在网络环境下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增加了图书馆的可支配收入,为高校减轻财政负担。

5结语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关系到社会方方面面,直接影响国家繁荣昌盛的一项艰巨任务。高校图书馆建设是和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和顺应时代的需求。文化教育产业的兴起,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良好的文化氛围,不仅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提供了必要条件。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同时,高校图书馆必须以饱满的热情、坚韧的毅力、高质量的服务、辅教育人的宗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夯实基础;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输送高精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慰慈.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精神[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2]李美红.现代图书馆人性化剖析[J].图书馆论坛,2005,(4).

[3]王建芳.图书馆建筑与人文关怀[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

[4]施蓓.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1).

[5]吴美清.论网络环境下专业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J].冶金信息导刊,2004,(4).